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211章 伟大的转会(1 / 2)

第211章伟大的转会

成为一个合格的hr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得眼光毒辣,人脉广阔,夹带里才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可供选择。

除此之外,看人下菜碟的功夫亦是不可或缺。

就像说媒一样,单位和应聘者双方多少也要讲究一点门当户对,高攀和屈就往往长久不了。

这方面,荀彧的眼光和人脉固然俱为当世顶尖,可这也无意中使得他结交的好友也多是出身高门大族的子弟,个个眼高于顶,轻易不会认其他人为主公。

所谓世家子弟,从小不缺吃穿也不缺女人,这个时代娱乐匮乏,很容易腻,稍微有点出息的,心中都充斥着扬名立万,青史留名之类的远大理想。

就算要就业,首选也是老刘家或者袁家这样的金字招牌,大概率对前往凉州跟着别人白手起家提不起兴趣。

嗯,有什么说法既不会撒谎,又能听起来像个在邺城街头放飞理想的有志青年呢?

暂时没有头绪的徐嘉树选择在曹老板的基础上做一点微创新,“欲学卫青封侯作大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大将军徐侯之墓,此其志也。”

对他来说,离经叛道非但不是问题,反而勾起了好奇心——一个拔擢寒门的诸侯,一个光明正大搞法家治国的诸侯,这样一个如同石头里蹦出来的家伙,他的设想一旦成真,世间该是一片怎么样的景象?

伟大的转会!

没过多久,冷风吹来,一个清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志向,或者说理想这种东西,是根植在一个人的经历中的。

简单得就像是开了一把光荣的游戏。

虽然王佐之才本人还是拐不走,可这一下子抽到两张ssr,还要什么自行车?

要知道,真正的高门大族子弟到他这个年纪早就预定了孝廉或者茂才的名额——再不济也得是个老郡吏,早已刷够了工龄资历,根本不用为了去处而发愁。

徐嘉树扭头看过去,来人头戴介帻,穿的素净简朴,在冬日里更是显得单薄。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荀彧的影响,腰间也系着锦囊,只是比起“荀令留香”的荀文若,他腰间的锦囊颜色却是黯淡了许多,一看就用了不短的时间。

拿隆中对和榻上对举例,皇叔的答案是要“申大义于天下”,孙十万的答案是“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从未来愿景就能清楚地看出两人身份和格局的差距。

穷,且讲究。

沉吟片刻,戏志才又问道:“听闻凉州羌汉混杂,尤以安定北地两郡为甚,不知子茂是如何占据安定郡的?”

一个手握模拟器的穿越者,即便是体育生,也足以过上想要的任何生活——想一统天下玩王道流就学朱元璋,找个远离中原的边角料开始种田发育;想辅佐明主,御三家外加汉室老刘家任意挑选;便是想投身沙场当个无脑杀胚,也不是什么难事,勤刷经验勤练武就可以了。

要知道,汉家四百年以来,施行的都是外儒内法的套路,本质上还是按照法家的指导扩张君权,没有人会认为应该限制天子的权力,这是大大的政治不正确——天子如此圣明,就算有些过错,那也是白璧微瑕,受到小人蒙蔽,只要铲除奸臣即可,哪里有限制的道理?

“文若以为,当初黄巾之乱,根源难道不是天子与衮衮诸公盘剥过甚,以至于活不下去,才只能投身黄巾,求一个苟延残喘吗?”,徐嘉树反问道:“这便是人人自危的后果,难道以二位的才智还看不出来吗?”

嗯,应该不至于。

无奈之下,荀彧便只好请出戏志才了。

那么,在玩游戏的时候,会追求什么?

有人追求把整张地图染成同一种颜色,有人追求把所有的宝物和技能全部收集到手,或者挑战各种各样奇怪的成就,可徐嘉树作为一个标准的机关社畜,早就是一条被腌透的咸鱼,偶尔打开《三国志》就是自建一个与自己差不多的人物,看看事件做做任务。

徐嘉树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始讲述他在凉州的政策,重点讲述了《薄落律》的内容,侃侃而谈,“所谓立法,正是要划出界限,使得民众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如此方能人人自安”

别说西凉苦寒之地了,就是跟着荀氏搬家到冀州来之后,今年也因为天气转凉而冷得够呛呢

徐嘉树看到曹老板的第一代谋主穿的这么单薄,又联想到他英年早逝的名声,赶紧起身把挂在墙上的大氅摘了下来,用手递了过去。

非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大概是嫉妒。

大将军,外戚。

其实减轻盘剥,细水长流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仁政两个字从孟子就开始就被儒生们挂在嘴边,念了几百年,算得上祖传的口号之一,可要是念经有用的话,还要刀子干什么?道歉有用的话,还要法律干什么?

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所谓的历史周期律就是不停地重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后同归于尽的结局。如果说徐嘉树这条来自未来的咸鱼对先祖们有什么忠告的话,大概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十六字真言了。

怎么样也不会比现在更差吧,毕竟已经到了谷底,怎么走都是向上

一旁的荀彧原以为徐嘉树要被十动然拒了,没想到两人居然已经在他眼皮子底下开始聊入职以后的工作了,心中居然升起了一种微妙的感觉。

同样是寒门士子,这位可就不是郭嘉那样的半成品了,而是实实在在地以惊人的才智进入荀彧视野之中,就连北上避难也没忘记带他一起。

简单来说,准新员工想知道公司愿景,算是很常规的招聘流程。

荀文若,再怎么名动天下,今年也已经二十九了,眼看昔日一起在颍川太守府实习的同僚去了袁绍那里,折节相交的另外两个寒门英杰也被人登门领走,只有自己因为身负重任而迟迟不能施展一身才学

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屈原要把士人比作美人和芳草了,两者都是花期短暂的东西,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挽回的机会。

他穿越到现在满打满算不过一年有余,回想起来,并没有一个从始至终的所谓理想指引他前进——并不是没有,而是在这个世界没有。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