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210章 走马荐奉孝(2 / 2)

看来公达说他在很多领域都有涉猎这话确实不假。

毛头小子见状,直接大步上前,把他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熏香粉末一剑扫到空中,等他发现事情不对时,辛苦积攒的存货已经尽数与泥土融为一体。

此人似乎对茶也有研究?

清名固然重要,可要是被纳入党人之列,这辈子就没法出仕,岂不是把朝堂彻底让给那群宦官党羽了?

但是荀攸这人面瘫又哑巴,是个典型的外冷内热,有资格与他一起喝酒的人寥寥无几,知道答案的人里,他这个小族叔算一个,那个徐子茂也算一个。

在荀文若堪称顺风顺水的人生中,迎娶唐氏之女带来的非议可能是为数不多可以称得上挫折的事情,也是这件事情,让小他7岁,门第相差甚大的郭嘉与之结交,成为好友。

而且荀彧身为族长和士人领袖,需要为全族乃至小半个颍川士族考虑,必须要慎重地选择阵营,如此一来,招揽荀彧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连长安都不去,难道还指望人家全族搬到凉州那种苦寒之地去吗?

闻言,荀彧却是有些惊讶于此人行事的直接了当。

可徐嘉树的动作熟练无比,几乎是下意识做出来的,根本不可能是投他所好临时所学。

荀彧有些诧异。

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牙尖嘴利这一点也和奉孝很像——荀彧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念头。

“没问题!”

徐子茂这话,放在太平时节自然没错,可各地诸侯已经形成了逐鹿中原的默契,眼看就要形成秦并六国之后,又一次的战国格局(楚汉时间太短)。

不算这些基本的个人信息,荀攸在与家族的通信中还猜测,此人除了与老师之女蔡琰关系匪浅之外,还金屋藏娇了许久没有音讯的万年公主。

另一边,徐嘉树略作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来意,“董旻身居大将军,朝廷已经没有倾覆之忧,不知文若兄愿不愿意回去?”

“等等!”,徐嘉树敏锐地发觉到不对劲,“他不在家?”

荀彧悻悻然地按住了不停挣扎的郭嘉,脑子里不断搜索颍川除了郭图家以外还有什么郭姓大族,却始终没有头绪。

闻言,荀彧步子渐渐慢了下来。

或许是看到他情绪不高,荀彧主动开口道:“公达说子茂手下缺人,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我这里倒有一个人选,与子茂应当很合得来。只是年纪尚小,还需要一番磨砺才能成事.”

自然是提到过的——徐子茂,蔡伯喈的弟子,王子师的故吏,慈明公中意的反董士人,如今占据了凉州的安定郡。

这时候选择支持朝廷,就是与所有的野心家为敌,他们只要继续打着反董的旗号,就能名正言顺地对抗汉室,大义名分基本没有作用。

但董卓掌权之后,荀彧便自请出任地方,任亢父县令,随即弃官归乡,带领族人避难,所以徐嘉树这里用的是【回去】一词——只要荀彧答应回朝为官,有荀攸在一旁帮腔的情况下,自己有的是时间搞定这位王佐之才。

“果真是长安来人?”,他终于开始认真对待这个不请自来的武人,喃喃道:“莫非是公达的信使?”

他已经很久没收到过大侄子荀攸的信了。

“就喜欢跳脱的!”

说罢,荀彧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准备回去了。

但是荀彧却没有来得及生气,他的注意力全都被郭嘉的前半句吸引了——原来这个熊孩子是个孤儿,那自己刚才说的那句话就有点过分了

他虽然问候了郭嘉的爹,但此爹非彼爹,这个爹只是他臆想出来的,是一种虚幻的,一种类似于精神体的存在。只存在于这句话里面,在现实里什么也不是,仅仅代表着他对郭嘉素质的否定,以及毁掉自己熏香这种行为的失望,不得已创造出来的,没有别的意思。

一百昏,一百昏。

呃,也没错。

“无妨!”

“.”

随着宦官的全体扑街,荀彧的正妻是阉宦之后这件事就没什么人再提了,也再没见过有外人这样冒失地闯门,好笑之余,荀彧稍微起了一点玩乐的念头。

难得动怒的荀文若马上叫来下人,质问这是谁家的熊孩子被放进来捣乱,得知他自报家门时说的是郭家,以为是朋友郭图的亲戚,如此又打不得又骂不得,只能自认倒霉。

这样的人,大义是唬不住的。

除了读书之外,荀彧的爱好就是研究熏香。

看徐嘉树坚定的样子,荀彧都想给他鼓掌了。

只是如今的豫州,袁绍阵营的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正和袁术的头号马仔孙坚打得不可开交,除了各自的老大之外谁的面子也不给。虽然崤函故道依然可用,但信使出了虎牢关便再无力东进,荀攸与家族之间的联络也随之断绝,所以荀彧对长安这个地名很是敏感。

“我才不听你的.”

“十三。”

“在下并非不懂礼数之人”,没办法,徐嘉树对着荀彧的背影喊道:“只是中人远在长安,仓促间怕是没法帮我介绍,还请兄台行个方便。”

“他爹还管不管了?”

“没问题!”,徐嘉树当即表示自己不介意——毕竟荀彧推荐的人就没有一个不靠谱的,堪称汉末第一hr。

徐嘉树听到这些话,心情有些复杂——荀彧无疑是个忠臣,但他并不像杨彪或者士孙瑞那样愚忠于天子本人,而是效忠天子所代表的秩序,只要能恢复秩序,手段灵活一些也无妨。

可让他就这么回去,实在是心有不甘。

听到此人直呼荀攸表字,徐嘉树当即反应过来,这人哪里是门房,根本就是荀氏诸位公子的一员!

怪不得,亏我刚才还赞叹,荀氏不愧是荀氏,英才辈出,连个门房都有如此风度

“在下徐子茂”,徐嘉树非常自来熟地走进了大门,“是公达兄的朋友,他应该提到过。”

也就是说,这孩子多半出身家道中落的士族,至少没有到能与荀氏来往的层次。

所以,此时所谓的茶道尚且是一种贵族之间的小众爱好,远远没有形成公认的礼仪和规范,喝起来各有各的规矩。

然后,荀彧像见了鬼一样发现,自己居然没办法说服这个熊孩子。

而当初那个毛头小子,如今也已经有了唤作【奉孝】的表字,才刚加冠成年没多久,就迫不及待地隐姓埋名四处游历去了,也不知道如今人在哪里。

正准备让下人帮徐嘉树倒掉第一遍茶水之时,不料面前之人已经自己动手了。

如果对方真的是徐子茂,这个问题不会答不上来。

不知道等这人托好介绍人之后见到他会是什么精彩的表情

荀彧自认没有刁难此人,这年头稍微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会随便见陌生人的,至少要有个同样级别且知根知底的人引荐才行,颍川拉帮结派,尤其重视这种规矩,作为新生代的领袖人物,他自然有必要维护小团体的自我认同感。

荀彧虽然很早就做过阴修的府吏,可正式踏上仕途还是两年前。他被举为孝廉,担任守宫令一职,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算得上是天子近臣的一员,也是时任少府阴修的直接下属。

因为荀爽和荀攸的关系,徐嘉树下意识地把荀氏当成自己人看待,忘了人家好歹是天下顶尖的士族,门槛不低的事实,别说是陌生人了,就连韩馥这种一州之主登门拜访,也得老老实实地提前预约才行。

闻言,荀彧差点一口茶水喷他脸上——怎么还带讨价还价的,当我这里是什么地方?

没过多久,经不住软磨硬泡的荀彧还是投降了。

“去把志才请来”,他吩咐下人道。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