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正是闰七月,顶着仍有些烤人的秋老虎,一队身着朝服的官员,骑着马奔驰在北京东郊的官道之上。
经过一番战火洗掠的京畿地区,显得满目疮痍,处处残破不堪,流离失所的百姓随处可见,甚至有人饿毙在路边,也无人收埋。
今年年初,僧格林沁与胜保联合将北伐的太平军大部队一举歼灭,李开芳当场战死,林凤祥解送北京以后,不久也就问斩。
扫平北伐军残余,以及继续围剿从南京千里奔袭,跨越黄河前来增援的曾立昌、许崇扬等部,又花去了两位统兵大将大半年的时间。
这一天是僧格林沁奉皇命班师还朝的吉日,为了表示对这位勋臣至高无上的荣宠,皇帝不但恩旨赐他世袭亲王罔替,更命令恭亲王奕訢亲自率领礼部、兵部的几位大臣,出城十里相迎。
这大半年来,因为参与主持围剿太平天囯北伐军有功,袁潜已经接连迭升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充任阅兵大臣,并且依旧坐着军机领班的位置,可谓已经是年少得志、权倾朝野的一位亲王。
随着他地位的骤然上升,朝廷里先前还持观望态度的许多中下层京官纷纷倒向他这一边,一年前还高下明判的恭亲王与肃顺两股势力,现在已经是势均力敌,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现如今的朝廷里,不论是杜翰还是肃顺,都已经不足以威胁到恭亲王的地位了。如果说眼下还有什么人能够夺去他的权力和荣耀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是皇帝。
但是皇帝似乎也对他完全放下了心,从当初的疑而用之、用而防之,直到如今的倚信左右,一片和谐之中,仿佛已经没有了任何一点杂音。
军机处里,除却杜翰仍旧死心塌地奔走于怡亲王一派马前之外,其余的瑞麟、邵灿、彭蕴章等人,都已经先后对袁潜表示了顺从之意,就连一开始阿附肃顺的穆荫,也十分乖巧地见风转舵,回头是岸,急着向他表起了忠心。
一度罢职的翁心存,才刚刚离开京师进入南直隶,就给特旨召还,再度起用为吏部侍郎,旋即转调户部。
在荆湘一带,曾国藩已经署理湖北巡抚,以兵部侍郎衔继续统领湘军,很快克复岳州,正在武汉一带与太平军展开反复拉锯的争夺战。
随着朝内外势力的不断雄厚,袁潜却更加小心翼翼起来,他明白,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出半点差错,万一有什么把柄落在自己的政敌手中,那结果必然是致命的。
手握重兵的僧格林沁与胜保二位大员,是他着意结纳的两个重头人物。所以当皇帝命令他代替天子去迎接凯旋的僧格林沁时,袁潜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并且还另外提出要礼部、兵部的满汉右侍郎一同前去,实在是给足了僧格林沁面子。
一行六位大臣带着若干仪仗随从,清早就出了京城,一面缓缓东行,一面注意瞧着前方有没有蒙古兵的大纛出现在地平线上。
从晌午等到了黄昏,直到太阳拖着长长的影子躲到群山远树背后,僧格林沁与他的蒙古骑兵,才姗姗来迟地进入了诸位大臣的视野之中。
袁潜转过头去,对随行的荣全低声吩咐几句,跟着一抖缰绳,向着僧格林沁迎了过去。在他身后,一阵鞭炮声惊天动地般响了起来,鼓乐手奏起了乾隆年间平定金川时候的得胜乐《铙歌十六章》,道旁野鸟受惊飞起,扑喇喇地扇着翅膀冲入天际。
僧格林沁端坐马背,志得意满地瞧着前来欢迎自己的队伍,扬鞭笑谓儿子伯彦那谟祜道:“大丈夫当如此耳!”
袁潜纵马上前,从怀中取出圣旨高声宣读。僧部众将尽皆下马跪听,闻说都有封赏,禁不住喜形于色。
读罢了旨,袁潜把圣旨一合,双手捧着递到僧格林沁面前,笑道:“恭喜僧王得胜还朝。”
僧格林沁心怀甚畅,看这位恭亲王也顺眼了许多,当下报以一笑,道:“总赖圣天子威德庇佑,众将士齐心用命,好歹不负皇上重托。”言语之间,满是怡然自得之色。
众人都跟着僧格林沁站了起身,看着他接过圣旨,忽听一人叫道:“你们都有封赏,怎么偏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