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大传

七十回 长夜初曙(1 / 2)

曾国藩靖港大败、愤而自杀未遂的消息,与塔齐布十战十捷、克复湘潭的喜报,一同传到京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廷之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都察院两个御史联名上奏,称曾国藩玩忽军务,调度无方,首次接战即遭败衄,如何还能力图进取?坚决要求皇帝将曾国藩撤职查办,另换别人前去顶替他的职位。

这两个御史,不必问,全是满人。他们看不惯汉人执掌兵权,早就瞧着曾国藩不顺眼,只恨皇帝宠着他,找不到下手的机会,眼下好容易曾国藩自己捅出了娄子,他们岂能白白放过?不把他参一个上无覆头之瓦,下无立锥之地,他就不知道汉人永远是低旗人一等的。

消息一经传出,应和的倒也为数不少,可是在军机处里,几个军机大臣的意见却破天荒地出现了众口一词的情形,包括袁潜在内,所有的六个人一致认为曾国藩功大于过,不应当求全责备,还是让他继续留任为好。

皇帝原本不想过于苛责,既然军机的意见如此,也就照准,下旨撤销了从前曾国藩因为替杨健请封而背上的降二级处分,准其单衔奏事。

袁潜跪着听完了旨,想了一想,又道:“皇上,奴才有一事要奏明。”

咸丰点点头,示意他说,只听他道:“奴才就湘勇出战以来数役观之,觉曾国藩此人长于策略,而就指挥之才而言反不如其麾下许多将官。皇上何不将其中格外优异者擢拔一二,使其独领一军,仍受曾氏节制,如此既可补曾国藩之所短,又可以防止湘勇过于坐大,将来匪平以后,恐怕不好善后。”

咸丰目光一闪,老六所说的这个问题,他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眼下起用汉人办团,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罢了。等到匪乱平息以后,他们的兵权总是要一一收回来掌握在满人手里,这才让人放心的。在与懿妃谈论国事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要效仿汉武帝的推恩分国之法,叫汉人多办团练,那么相对来说每一支团练的力量就要小得多,也容易控制得多。

缓缓点了点头,皇帝开口问道:“你意中可有人选?”

袁潜不假思索的答道:“此次收复湘潭的塔齐布,当初曾为曾国藩保荐,云其‘忠勇可大用,如将来出战不力,甘与同罪’,奴才以为此人可用。”

咸丰轻轻哼了一声,塔齐布倒是一个满人,但是他是曾国藩保荐上来的人,兵权在他的手里,那还不跟在曾国藩的手里一样么?皱眉道:“不宜。”

袁潜急忙脱了大帽子叩头,道:“奴才愚钝,请皇上示下。”

皇帝的心里感到一丝惬意,老六居然也有思虑不如我的时候么?想了一想,道:“调山东登州镇总兵陈辉龙,率兵一千往援,并助添募水师兵勇及新造、重修战船。”

“鲍起豹畏葸不前,失城丧土,革职。塔齐布加总兵衔,署湖南水陆提督,管带湖南全部绿营。原以副将用兼领练军差事着毋庸再办。”

袁潜一一记在心里,他明白这么一来,塔齐布虽然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升了职,可是却与曾国藩的湘勇系统不再相关,也就是说,往后这两人就变成两股不相统属的平等势力了。除此之外,还加进去一个登州总兵陈辉龙,以及原先盘踞湖南的骆秉章等人,曾国藩要烦恼的事情还真是不少。

他懒得替千里之外的湘勇去操这份心,反正他的目的就是既不让曾国藩吃太大的亏,又不让他发展得太强大,总之要叫他明白,离开了朝中这位亲王的支持,他在地方上是难成大事的,这就够了。在这一点上,曾国藩面对的政局越复杂,对自己来说越有利。现在的袁潜犹如一只蜘蛛,在大清王朝这座腐朽得即将倒塌的屋子里,一点一点编织着自己的网。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