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防微虑远
从九月十二日上午开始,上海的市民都会看到这样的奇景:一队一队的日本战俘在华夏官兵的押解下,拿着扫把铁铲挑着泥箕在各个街道、码头、工厂周围做清洁社区的工作,这些战俘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沮丧,但他们丝毫不敢怠慢,干起活来还是相当认真的。
刚开始人们感到非常奇怪,纷纷相互询问哪来的这么多日本战俘?后来终于打听明白这些战俘就是横行东北的日寇后,参观的人流穿梭不停,其中又以闸北一带为最,人们指指点点笑骂连连,无不感到扬眉吐气心情舒畅。
闸北区的道路相对较窄小,纵横交错的臭水沟和星罗棋布的垃圾堆比比皆是,日军在这里的劳动因而也容易显示出效果。经过六千战俘两天的不懈努力,整个闸北的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市民见状纷纷推举代表找到上海市政府,要求重新扩建和改善闸北的道路和排污问题,并踊跃承担部分购买建筑材料的款项,要求政府组织规划。据说精明的上海市民向孙科提出两个很重要的理由,让市长孙科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个是这么廉价的壮劳力可遇而不可求,如今去哪找一天只吃两餐稀饭就拼命给你干活的?另一个理由是上海的市容市貌已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了,和人家租界一比丢脸啊!
孙科给第二战区长官黄绍纮打电话询问能否免费使用战俘的问题,如果行又能用多久?黄绍纮笑着回答至少可以用半年。而且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反正三万战俘不干活也是白养活。孙科大喜立刻表示感谢,说上海早就该扩建部分道路和改善排污系统了,让俘虏一边干政府一面组织专家规划,明天马上就可以开工了。最后黄绍纮笑眯眯地要求支付十万元管理费和战俘饭钱,孙科不高兴地问为什么?黄绍纮只得如实说来:月初考虑到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上地飞机来轰炸,所以就用了十万元从张学良那里买来了三万名日军战俘。分布在上海租界以外的所有区域,让这些战俘成为日军的包袱。考虑到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只能以劳动改造的名义来进行。孙科一听哈哈大笑,第二天上午就以支持卫国战争为借口拨给,黄绍纮的第三战区二十万元特别款项。
从九月十五日起,颇具规模的上海居民区道路及排水改造工程开始了,好大喜功地孙科竟然在两个小时内搭起了一个装饰满鲜花和彩旗的高台,举行声势浩大地剪彩仪式。并邀请各路记者和上海方方面面有头有脸的人物观摩,以昭彰自己的政绩。一时间整个上海滩传得纷纷扬扬,市民欢呼雀跃好不热闹,让下午看到号外的黄绍纮大骂孙科“蠢材!”。
第三战区最高长官黄绍纮没有把自己的司令部设在上海,而是设在了上海西北二十公里外嘉定境内的古猗园里,这座始建于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江南名园,怎么看都与一群来来往往冷峻严肃地军人格格不入。
黄绍纮悠哉游哉地在长廊踱步,身边的总参谋长廖磊一直跟他小声谈话。最后有些犹豫地问道:“季宽兄,我们这么做是否会招来别人的诟病?眼下国联那帮调解委员会的专家已经到了南京,国际红十字专家组也到了东北,万一伯庸兄怪罪下来我等该任何善后?”
黄绍纮小声对廖磊说道:“燕农兄,我对你说了你可别再告诉旁人,其实这个主意就是他刘伯庸出的!哈哈。你想不到吧?刚开始我也吓一跳,结果听他说要让日军官兵们参加一定的劳动,切身体会一下华夏劳动人民的辛苦,在劳动中接受人民的教育逐渐改造愚昧地思想,彻底埋葬日本侵略者灌输的军国主义的反动反人类的邪恶观念,重新成为对日本民族以及对世界和平有用的人才!”
廖磊愣在原地,园睁着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张着大嘴显得极度惊诧,他万万没想到文质彬彬满脸真诚地刘存,竟然会想出这种下作的办法来对付日军可能的轰炸。更没想到他还会编出一套如此堂而皇之的理由!直到黄绍纮哈哈大笑廖磊才回过神来。边摇头边感叹:“伯庸兄心机实在可怕,如果成为他的敌人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这你就说错了!”黄绍纮笑眯眯地解释道:“你什么时候见过伯庸这么对待国内的敌人?我们新桂军从出省到现在三四年了。对待俘虏可一直是所有华夏军队里最文明最客气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从来都主张停止争斗对话解决,这些你不会不知道吧?”
廖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倒是真的,新桂军的作风在华夏整个军界是有口皆碑地,可是不知为什么伯庸对待日本人就如此绝情?”
黄绍纮看着水榭里悠悠荡荡地鱼儿,摇摇头回答:“具体为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伯庸写了篇文章我看过,从唐朝到甲午和日俄战争,让人感觉对日本人实在是不需要讲什么道理和规矩,就得痛打才行!尽管有些偏颇但总体上我赞成伯庸的观点,我打算找出这篇文章,大量印刷订成本小册子,结合军中正在进行地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体官兵认真学习,到时与小日本面对面干起来就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动员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