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第130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1 / 2)

第130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水淹大梁,死伤无算!

魏国处于中原正中,却也有着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地势偏低。

王贲后来又仔细研究过魏国的全境。

决荥口,魏无大梁。

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

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

陆攻则击河内。

水攻则灭大梁!

当然。

这个灭并非是洪水从天而降,直接就把大梁给淹没了。

而是引水,围城。

就硬把大梁城泡在水里几个月之久!

直到把魏国军民的储备粮全部化为霉物!

直到大梁城中疫病横行!

直到数百年的大梁城墙,在水中出现了瓦解迹象……

古代建造城墙虽然地基也会采用一些青石奠底。

但实际上,垒土才是古代城墙拔地而起的核心技术。

包括万里长城,很多地方也全都得依靠垒土技术……

那么这种城墙,注定是比较怕水的。

尤其是一泡几个月。

最后或许城墙还没塌,士卒的心态先崩了。

你敢站在随时都会摇摇欲坠的城墙之上作战嘛?

任谁都得心慌无比!

最后。

在粮食奇缺,疫病横行的双重暴击下。

魏王假不得不打开了大梁城,投降……

而在这期间。

大梁城中的百姓,已然死去大半了。

毫不夸张的说……

王贲的水淹大梁,间接造成的中原百姓死亡数量,或许并不低于杀神白起在长平坑杀的四十万赵军。

奈何。

没办法。

这就是战争!

战争总要死人的。

毫无疑问。

王贲从此以后,对于战争的本质,有了非同一般的了解。

之前王贲率军千里奔袭燕王喜。

即便急行军很幸苦。

但当王贲亲手擒住燕王喜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

战争,似乎本就该恣意洒脱。

然而。

攻魏一战。

情形却是截然不同。

当王贲接受了魏王假的投降,尔后走进了那个号称中原最繁华的大梁城,首先感受到的便是腐朽气息。

压抑,沉重。

仿佛无数冤魂,如同梦魇一般盘旋在此。

最后直击王贲的内心。

使得王贲再度重新认识到了究竟何为战争!

青年名将!

大秦将星!

简简单单的两个名誉背后,王贲杀死了足以堆积成山的中原百姓,当然也包括他麾下那些舍命成仁的兄弟。

没错!

就是兄弟!

王贲曾经试过,他也想像他父亲那般,把每一场艰难的战争,都变得毫不费力。

仿佛平平淡淡的走个过场。

再跟皇帝打打政治默契。

一场战争便顺其自然的结束了。

期间。

王翦可以做到像一个战争机器一般完美,且丝毫不带有情绪波动。

这个情绪波动并非是指对待敌人,包括对待身边的麾下袍泽,战友。

毋庸置疑。

王翦的兵家造诣,绝对是天赋绝顶,横压普通人一大截的存在。

这使得王翦似乎完全不需要像普通将领那般,各种跟属下称兄道弟,同甘共苦,才能够维持士气。

天才将领都有一个特性。

单靠奖、罚二字。

便能够把数十万的大军,如臂使指。

这是一种非常恐怖的能力。

同时也是皇帝极其喜欢看见的……

原因很简单。

站在皇帝的角度。

王翦在军中名望无敌,麾下将领遍布。

但王翦却从不结党谋权。

战时理性指挥,百战百胜。

闲时避开所有人情往来,不让皇帝心生半点忌惮。

纵观整个青史。

像王翦这样让帝王安心的将领,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反观王贲……

王贲表示,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像自己的父亲那般,干啥都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他必须得用尽全力。

他需要下面的兄弟,用性命相依的方式,给予他支持。

同时。

王贲自然也就需要给予一定得回报。

说白了。

王贲的统兵方式,本质上是跟老将麃公有些相像的。

昔年。

吕不韦要废除斩首记功制度。

麃公就偏要伏斩赵军两万。

毋庸置疑。

此等公然违背大秦新法之举,固然有麃公的冲动性格影响,但说到底其实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

吕不韦莫名其妙的突然就要废掉斩首记功制度。

前线将领肯定是一片怨怼之声。

毕竟秦军拿人头记功属于上行下效的共识,短时间很难更改。

这会让军功爵位制度的晋升途径变得不再公平……

自然就会让前线的将士不满。

而麃公作为当时的戍边上将,他平时把麾下袍泽都当亲兄弟。

现在兄弟们之间都敞开了对吕相立下的新法不满,那么麃公作为带头大哥,就必须往上顶……

结果这一顶,麃公就被吕不韦杀鸡儆猴的一路到底了。

这才让废除斩首记功制度的政策,得以再度落实贯彻。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是王翦来当这个戍边上将。

王翦会怎么做呢?

答案不言而喻。

王翦会配合朝廷的新法政策,尽量对下面的将士进行安抚,尔后便是推行新法,有刺头就办刺头,而不是成为那个与朝廷对抗的……最大的刺头!

这就是王翦的政治觉悟!

然而。

王翦这种行事风格,注定只能让上面的人高兴,下面的将士只会相当无奈。

即:王翦擅长走上层路线。

而王贲、麃公和国尉屠雎,本质上其实都是走下层路线。

说白了。

就是通过替下面的人争利的方式,进而获取人心和支持。

却注定会与皇权背道而弛。

……

回到此刻。

王贲拒绝交代同党名单,他作为领头大哥,打算独自担下所有责任。

此举确实很义气,对下面的人很负责。

但……

王贲对得起军中所有兄弟,却唯独对不起自己的老父亲。

王翦攻楚之时便已经七十岁了。

现在年寿将尽,却得知自己的儿子做出了悖逆之事!

王翦的心情,可想而知!

“事到如今,你这逆子竟还要包庇同犯,你当真以为……以为……”

王翦骤然起身,当世兵家绝顶的气势骤然爆发!

只可惜。

王贲这一次是铁了心的寸步不让,他昂着头颅道:“怎么?父亲是要替陛下,直接动手清理门户,斩杀我这不忠不孝之人嘛!?”

王翦:“……”

“我就知道,父亲,一旦出了事……您绝不会包庇于我!”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