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第129章 英雄所见略同!(1 / 2)

第129章英雄所见略同!

皇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

王翦自然心里也是明了了。

东郡陨石案与他的儿子王贲有直接关联,但皇帝念在军武王家往日功劳的份上,并不打算立即上纲上线。

也就是说……

嬴政打算让王翦先按照家事的方式,去把事情彻底调查清楚,再把王贲处理好。

若最终的处理结果能够得到嬴政的满意。

此事便可以就此翻篇。

但如果嬴政并没有那么满意的话……

或许事情就要更加麻烦一些。

“陛下放心,老臣之家事,定不会再让陛下失望费心的。”

王翦拱手做出了保证。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

对于皇帝而言,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家事和国事之分的。

皇帝的家事等同于国事,也等同于天下事。

同时。

王翦也再度补充并强调了他们父子断不敢生出破格受封之欲求。

开玩笑。

皇帝也就那么一说,以彰显自身的心胸宽阔与大度。

假如王翦真的当真了……

那才是为臣者的大忌。

就这样。

王翦缓缓告退,在途径尹烈藏身的角落屏风之时,王翦也并没有做丝毫的停留,径直离去。

但尹烈却生出一股非常强烈的感觉,他被王翦发现了。

不过也正常。

毕竟王翦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当世兵家绝顶。

待王翦彻底离去以后。

尹烈也适时的出来向皇帝拱了拱手。

嬴政带着尹烈来到了章台大殿前的台阶边缘,两君臣一起望着武成侯王翦离去的背影。

嬴政率先开口道:“秦卿,依你之见,武成侯可有反意?”

尹烈:“……”

尹烈闻言只觉身躯一震。

帝心如渊。

劝不得,问不得,猜不得。

皇帝刚刚还对王翦提及了按功破格受封之言。

结果转头却又询问尹烈,是否感受到了武成侯王翦的反意。

别说尹烈身为穿越者,对此早有答案。

即便他心里没有底。

对于王翦这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尹烈也是绝对不能轻易指认对方有谋逆之心的。

况且。

嬴政或许也就是这么一问。

尹烈无论怎么答。

都不会影响嬴政对于王翦的判断和信任。

区别在于……

尹烈的具体回答。

却会影响到嬴政对尹烈的看法。

半晌后。

尹烈终于思考完毕,王翦的背影也缓缓消失在了长廊转角。

“陛下。”

尹烈认真的道:“武成侯的忠君忠秦之心,溢于言表,在通武侯王贲直接参与东郡陨石案一事上,他一定会给出一个让陛下满意的处理结果。”

“英雄所见略同。”

嬴政微微勾起嘴角,尔后他也抬手拍了拍尹烈的肩膀道:“朕与秦卿的看法一样。”

尹烈:“……”

始皇跟他说英雄所见略同。

这明显有些超出了君臣之间的谈话礼仪与范围。

尹烈立即又说了几句客套之言。

惹得嬴政多看了尹烈两眼,却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费唇舌。

“接下来,该流些血了,去办吧。”

嬴政摆了摆手道:“秦卿,查完了东郡陨石案,你就可以考虑思退的问题了。朕答应过你,必会保你性命。”

“如果到时候你想离开咸阳,外放中原,朕可以安排。”

“若你想继续留在朕身边的话……那朕确实得多费费心了。”

……

嬴政前面刚说让王翦在家事上多费费心。

现在他又着重重提了这几个字眼。

显然是一种暗示,亦或者试探。

尹烈并没有表现出多余的情绪,他照例拱手谢恩之后,也迅速离开了章台大殿。

正如嬴政所言。

接下来。

该轮到杀人的流程了。

很快。

嬴政又重新回到了大殿内的案几正前,只是他却暂时没有了平常那份批阅国事奏章的专注。

嬴政少见的出了一会儿神……

“你说,秦卿究竟知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

话音未落。

第一尉长立即从阴影中现身道:“回禀陛下,此事还需验证。”

“那如果未来朕不想将秦卿外放,而是安排他依旧留下朕的身边,担当左膀右臂……”

嬴政剑眉微皱的喃喃自语。

第一尉长垂首:“只要是陛下之意志,便一定可以实现,总有办法的。”

“你不懂,正所谓大势不可逆,即便是朕的意志,也无法逆天而行。”

嬴政一声长叹。

他感慨逆天而行……

其实更多的是叹息生死无常。

纵然他已经是千古始皇,九州共主,九五至尊,却也无法超越生死之界限。

人之寿命。

终有尽头。

少时遗憾。

断难弥补。

……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军武王家。

正堂。

王翦端坐于上位,整个人充满了极具压迫感的严肃。

王贲居于下位……

只不过这一次!

王贲却并没有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低眉顺眼!

他义无反顾的抬起了自己的头颅,昂首逼视自己的父亲。

这位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父亲!

这位从始至终都是要他低调、克制的父亲!

这位……眼中只有君国大义,却忽视家庭亲人的父亲!

“贲儿,真没想到……”

王翦深吸一口气,道:“原来你一直都觉得活在了为父的阴影之下么?”

王贲沉声道:“没错!”

王贲对自家父亲最深切的感受便是,对方乃是下雨天的一件湿棉袄。

固然父亲的克制和低调,都是为了家族得安危和延续。

却也让王贲感到了无比的压抑!

“为什么?”

王贲以从未有过的语气,反问道:“为什么我与父亲打下了江山半壁,就不能因功受封?”

“儿子只是想用点微末手段,拿到自己应得的,就像昔年姜太公获封齐地。”

“儿子也想要齐地,效仿姜相,成为齐王……我何错之有!?”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