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92章 390【细雨仗剑入江南】(2 / 2)

乐钦义没有因为方才提议被否决而恼怒,他颔首道:“这是一个好法子。世兄,往后我们都听你的,但有吩咐直言便是。”

李适之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又道:“但是我奉劝诸位一句,陛下这样做不代表就此完结,他的拳头收回去不是畏惧我们,而是在积蓄力量发出更强力的一击。相信我,陛下再次出手的时候,必然不会像这次一样只针对侯玉一人,届时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惊涛骇浪。”

船头身穿蓑衣的艄公看了一眼南边,朝舱内说道:“老爷,快到岸了。”

宁元福听出他的言外之意,缓缓道:“你是说侯玉他……”

宁元福望着李适之,皱眉道:“依你之见又该如何?”

丁会微露不解之色。

众人期待之时,李适之却摇头道:“陛下不愿将我们逼到绝境,我们同样不能走出那一步。真到了彻底翻脸的时候,你能保证陛下不会采用极端的手段?不谈刘守光和陆沉,不谈江北的精锐边军,光是永定侯和崇山侯这两位,你确定他们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坊间对此的议论不多,毕竟这属于大齐最上层的勾心斗角,普通人看来如同雾里看花,根本理不清其中的弯弯绕,或许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权贵们的争风吃醋,亦或是青楼花魁的风流韵事。

丁会见状便开口说道:“诸位,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再这么下去,恐怕大家都得收拾铺盖卷滚回老家。”

李适之端起茶盏浅浅饮了一口,语调略显飘忽:“再等等,不着急。”

剑身纤毫不染寒芒毕露,可他依旧一丝不苟地擦着,重复无数次地擦着,似乎这柄剑比他本人更重要。

这显然不是一个适合渡江的天气,但有一艘小船从大江北岸启程,朝着南方逶迤而行。

李适之依旧宠辱不惊,淡然道:“多谢诸位的信任。这最后一条便是要等,如果侯玉能够平平安安地抵达太平州,那就意味着陛下的手段依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他依然会遵循朝堂上的规则,大家也能松一口气。”

换而言之,朝廷想要从各地将赋税收归国库,根本离不开他们的相助。

听到这儿,所有人的表情都显得非常严肃。

天子对朝堂的掌控力度达到十四年来的姐姐。

李适之淡淡道:“陛下不会做到这个地步。如果我没有猜错,接下来他肯定会缓和朝堂上的氛围,并且对我们当中一些人施以恩宠,从而达到进一步分化我们的目的。”

中年男人闻言将长剑归入鞘中,片刻后开口说道:“你回去后不必在北岸等待,也不要回家,去我给伱安排好的地方暂住半年,然后你再回去。”

李适之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终于给这位知根知底的同伴透露了一点底细:“陛下有恙,快则半载,迟则一年。”

宁元福不再多言,只是脸色略显沉肃。

毫无疑问,他知道李适之真正的打算。

李适之沉吟良久,道:“不必。这段时间你我要尽量避免私下往来,你要将精力都放在那个人身上,他才是我们真正的杀手锏。”

李适之平静地说道:“在我看来,眼下我们需要做好三件事。”

他的语气很笃定,这番话也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李适之继续说道:“其二,推动储君之争。陛下中意二皇子,相信诸位已经看出这一点,但是大皇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之选,再加上三皇子蠢蠢欲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件事让陛下多多头疼,这样他便没有多余的精力继续针对我等。”

他望着端坐在那里的李适之,轻声道:“侯玉这件事要不要我派人来做?”

众人正襟危坐,面色冷峻。

横贯大陆东西的衡江之上,细雨蒙蒙,山川如雾。

江南世族为何能成为大齐朝廷的重要利益集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把持着朝廷权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些高门大族通过蛛网一般密切的关联,盘踞在江南十三州各地。

李适之环视众人道:“其一,我希望诸位在往后的日子里可以更加团结,虽说过往可能存在一些矛盾,但是眼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共同进退已是必然选择。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各怀心思,只会被陛下找到机会逐个击破,一点点将我们口袋中的东西拿回去。”

李适之微微摇头。

宁元福颔首道:“理当如此。”

艄公知道中年男人此番南下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心里的担忧始终无法消退,毕竟两人名为主仆,实则相依为命数十年,早就和亲人无异。

……

他转头看着中年男人,这位剑术通神、被江湖草莽排为武榜上册第六的家主,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您这次去京城要待多久?”

中年男人凝望着南岸迷蒙的景色,目光依然冷峻,淡漠地说道:“不需要太久,只是去杀一个人而已。”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