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92章 390【细雨仗剑入江南】(1 / 2)

第392章390【细雨仗剑入江南】

侯玉案尘埃落定,天子朱批将其流放至西南边陲的太平州归宁府。

那里位于深山密林之中,地处大齐和南诏国的交界,据说瘴气密布毒虫盛行,哪怕走在路上都会有极大的风险。

因为李道彦和过半数朝臣的求情,天子最终没有对侯玉施以极刑,但是这个流放地的选择足以看出他心中的愤怒。

侯家在京城的家产正在清点中,由织经司、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四方联手查处,陆沉也派出十余名老练下属全程监管,确保那些金银财宝不会被人中饱私囊。

待一切程序完成,侯玉便会孤身踏上流放的路途,陪伴他的仅有几名差役。

天子唯一宽厚的地方,便是没有利用这件事清算整个德化侯家,然而可以预见侯家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希望再踏足大齐朝堂。

众人不禁默然,天子如今皇位稳固,又因为边疆战事的胜利收服人心,想要在明面上作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户部尚书乐钦义寒声道:“当今之计,唯有让下面的人都动起来,只要今年的赋税收入锐减,陛下就会明白朝廷的根基在于何处。”

席间每一位中年男人都是京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便有吏部尚书宁元福、兵部尚书丁会、户部尚书乐钦义等高官。

雨声落在乌篷之上,簌簌作响,连绵不断。

船舱中坐着一位中年男人,身穿青色长衫,发髻上横贯一支木簪。

他在擦拭一柄长剑。

人间茫茫,举目苍凉。

这些人聚在一起显然不是为了谈论风花雪月。

宁元福看向坐在主位的刑部侍郎李适之,低声道:“老相爷可有交代?”

晶莹的雨水落在江面上,仿若天人拨动琴弦,空灵而又肃杀。

但是对于江南世族而言,这夏日的风隐隐有了寒冬腊月的寒意。

今日休沐,北城那座隐秘的庄园,暗室之内众人围坐。

丁会心中一震,情不自禁地吞了一口唾沫。

艄公连忙应下。

在他看来天子已经箭在弦上,纵然暂时引而不发,迟早也会对朝堂和军中发动令人胆寒的清洗。

李适之幽幽道:“陛下手中的力量看似雄厚,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不必急着和陛下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只需要耐心地等待。”

他的容貌还算周正,只是略带一丝阴冷的气息,仿佛行走在黑夜中的孤魂野鬼,普通人见到难免心生惧意,尤其是那双白多黑少的眼睛,透着漠然冷寂的意味。

小半个时辰过后,大致商议出应对之法的众人相继离去,到最后只剩下兵部尚书丁会。

乐钦义不禁语塞。

中年男人提剑起身,戴上遮雨的斗笠,然后缓步走到船头。

没人质疑这句话的分量。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开始,李道彦便已经有意识向李适之移交家族大权,李适之这些年利用锦麟李氏的能量多次出手,早已取得室内这些人的认可。

京军南衙的改制正在进行,当初陆沉建言的中下级将官调换之策也已顺利推行,十五名京军都尉和校尉被调去边疆,与此同时靖州都督府和淮州都督府也选出十五名将官入京。

丁会满含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天子纵然可以找到中枢官员的继任者,他总没有能力一人化身万千,去治理江南十三州的辽阔地域。短时间内想要找到足够的官员将上上下下全部换一遍,这显然是一個不切实际的幻想。

余者纷纷表态附和。

李适之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会派人沿途保护他,毕竟他是我们当中的一份子,而且在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也许有他出力的机会。但是,倘若陛下真的不愿意放过他,我也未必能保得住。”

他忽然明白李适之先前那三条建议的由来。

朝争从来不会是一时一地,天子既然已经迈出收拢权柄的第一步,尝到甜头之后必然不会停止,他要做的便是将这件事进行到底,直到彻底确保天家皇权的稳固。

丁会正色道:“是。”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