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369【一箭双雕】
丁会将刺客和墨苑扯上关系,其用意不言自明。
虽说他的目标已经明显到初入朝堂的雏儿都能看明白,然而因为他的推断完全符合常理,并非无中生有强行构陷,所以其他朝臣不由得会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
秦正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但在众目睽睽的朝堂之上,他只能平静地答道:“丁尚书,本官已经让织经司暂时管控住墨苑上下人等,如今正在逐个排查。”
丁会步步紧逼道:“不知提举大人可有查出一个结果?”
秦正摇头道:“截至本官入宫之前,暂时没有发现可疑人选。”
丁会神情沉重地说道:“这可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侯大将军身为大齐国侯、京军主帅,沐风栉雨劳苦功高,如今只是因为参加一场夜宴,便遭遇这等阴险刺杀,倘若朝廷不能查明真凶还他一个清白,岂不是会让世人质疑公道二字?”
如果换做以往,或许天子会顺势将这件事压下去,但是今日他却直白且强硬地说道:“朕赦你无罪,但说无妨。”
他越说越顺畅,底气也愈发足了起来,仰头道:“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想不明白,刺客怎会知道南安侯的下榻之处?又如何能够避开墨苑的护卫接近那里?简而言之,臣认为这桩刺杀案绝对和墨苑有关,说不定就是里应外合、图谋大齐国侯之举!”
如果将这件事和丁会今日在朝堂上的表达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侯玉遇刺极有可能成为二皇子需要面对的一桩大麻烦。
其人名叫戚维礼,官居大理寺少卿。
结合丁会先前将刺客和墨苑扯上关系的举动,这句“臣不敢”可谓尽得朝堂用语之精髓,予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自身又没有露出破绽。
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陆沉却依旧平静地站在原地,似乎压根没有出面的打算。
一念及此,丁会有些慌乱地说道:“启奏陛下,臣岂敢胡乱指责亲王。臣只是觉得墨苑的一干人等嫌疑太重,理应将他们全部缉拿,待有司查明之后再行释放。在此期间,墨苑理应暂时闭门谢客,直到行刺南安侯的刺客落网。”
丁会怔住。
他先前所言绕来绕去,但确实有这个用意,墨苑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在二皇子身上,至少也得治他一个御下不严之罪。
他在入宫之前特地和丁会交代过,今日只需要咬死墨苑的管事和护卫们,一旦将调查此案的权力从织经司手里拿过来,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出马,后续都有极大的操作空间。
偏偏这家伙喜欢自作主张,非要画蛇添足关停墨苑,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戚维礼面无惧色,昂首道:“陛下,臣这是合理的怀疑。倘若墨苑的人存在勾结刺客的嫌疑,山阳侯同样需要接受朝廷的调查!”
他出班向天子请奏,然后对丁会说道:“丁尚书,南安侯遇刺之案虽然和墨苑有牵连,但是有嫌疑的人明显不止于此。下官委实不理解,尚书大人为何要死死追着墨苑不放。”
便在这时,右相薛南亭皱眉道:“依丁尚书之言,万一这刺客抓不到,墨苑从此就不能开门迎客?”
刑部侍郎李适之垂首低眉,波澜不惊地望着脚边的金砖地面,心里渐渐飘起一抹失望。
虽说丁会从始至终都只谈及墨苑二字,可是谁不知道墨苑是谁的地盘?
当年二皇子接手墨苑的时候,世人只当这是天子对他的弥补,毕竟无论从哪個角度来看,这位淑妃所生的皇子都没有希望成为储君。
昨夜薛素素在侍奉他沐浴的时候,他就在想一个问题,侯玉为何要主动挑衅?
今日全程旁观这几位大臣的表演,陆沉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步的推演。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主官为大理寺卿褚大年,因为这位褚大人近来身体抱恙,寺务皆由戚维礼和另外一位少卿吴之盛共掌。
朝会进行到此时,身为昨夜宴席的发起者,枢密使郭从义一直像个透明人,似乎打定主意不掺和这些事情。
对于本就缺乏大义名分支撑的二皇子来说,任何一次小错误都会导致他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远。
虽然他口风转得及时,但是经过薛南亭这么一打岔,他的锐气已经不复方才。
李端环视群臣,目光最终落在丁会身上,淡漠道:“丁卿家是想说,刺杀侯玉的幕后主使便是墨苑的大东家,即朕的次子相王李宗本?”
龙椅之上的李端双眼微眯,缓缓道:“丁卿家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