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守藏史

第258章 典籍宫道书(2 / 2)

风允颔首,遂上前一步,对底下身份高贵的异人们道:“今日暖春之初,允在此开风祠之门。”

入典籍宫,此刻还有不少风氏之人,在分门别类,将收集来的各国之书整合,列方。

风允闻之,点头。

数十异人观之,皆叹息,心头一惊。

门方开,就见一老人。

“此为禁制,以免不得其实力,强行观阅而伤己。”

“颉伯。”

随之,两人被玄气包裹,入了这《周公解梦》一书。

其中,不乏有如桐国君这样的君主,或是屈原、管仲这样的一国大臣,或孔丘这般的方入仕者,或者是如庄周这般,悠然自乐,轻快的游士……

“风圣。”欧冶快步,其非礼士,出声禹越,此番激动下,却是显得莽撞了。

风允回礼。

“考核后,则可入内学宫进修,并再入道天一次,之后与诸多同行者论道,以精进……每每完成一次道天考核,就可一入道天,直到能自我入道天……”

这圣人之力,恍惚浩瀚之海,连绵不绝,此时看之毫无压迫,但若是以心神探究,却是有阻碍之态。

“九州之异人,只要能入道天一层后,即可入外学宫,观阅典籍宫之典籍而进学,完成道天之考核。”

另一旁,管仲对风允一礼。

“嗡!”

风允摇首不答,他不是没有私心,而是他的私心就是利人道,只不过是私心如此,却有益了大多数人,所以看似圣人之行罢了。

众人颔首。

无一例外,这些都是能依靠自身,入道天者,他们身上或许已经有了题,在此世做解,无需风祠沟通道天。

颉伯中年人,却有老迈之态,其坐于席上观书,正是风允的《音字表》,对风允与众人的到来,不多言,只是颔首,慢悠道:“自便。”

莫说是孔丘,就是庄周都聚上前来。

此刻皋陶化作一白须老者,慈眉善目,头戴冠,玄端加身,一副亲和模样,但眼中隐隐的坚韧锋芒,却若隐若现。

“风圣,楚国欲行人道,每年以聪慧子弟入安地求学,出异人后入风都求学。”

“允也不吝啬,允虽未死,但也留了一魂在道天,允之所学,其魂皆有,若是学子能达一定境界,可进风祠,以二鼎,入道天,得允之亲授。”

之后,不少人也都纷纷向风允示好,表达了入学之心。

而另外之人,大多是来结交之意。

“自无不可。”

“风圣,您是知晓管仲之道的,但是在齐国,管仲还是不得齐候重用,您可有法?”

对此,风允道:“原,你心中之道为何而行呢?”

有时,给出一些好处,这些权贵才会放出一些利益换取。

安地,楚国之交界也,楚国自称蛮夷,他们这些周礼之国,还是顾忌的,不见此时众人都恍惚忽略屈原,对于言谈不做搭话,也不目视。

“我桐国也欲与风都交好,不过桐国无安地这般的人道玄门之所在,所以只能经历来风都求学。”

“而允在风都典籍宫中,也将留下传世之学,达一定实力后,也可以允所留阴阳五行之幻咒,助其入道法术界,得其传世之精要,领悟异术、异法、异道。”

“此书的原本在成周,允一路上对此有深感,记住其道韵,后亲自刻录一份,虽不出异宝,但以阴阳五行之力,却是能激其起灵性。”

“欧冶先生,风都之地虽小,但欢迎有学之人,能学之人,教学之人,此三学,欧冶先生皆有之。”

而正殿中,已经备好席位。

争道、论道,皆以人族为大,是为人族道天之使命,人道之本源。

“自无不可,铸造,兵之矛戈所出之地,行军无器,如何攻伐呢?”

首阁,就在风允之偏殿旁,这里是典籍宫最大的殿,其中存放的,多是风允所学、所知之道,是他亲自以道韵玄气复刻。

风允继续言:“今日诸位来风都,是为人道之兴,诸位可观此地之书,入其中,所得皆归诸位。”

风允在英、六、桐等地,就得其知,遂即使在道天未见过,也能依靠此缘法而通灵。

屈原犹豫在《列国·楚》与《列国·周》之间。

其二是能学之人,就如风都学宫只招收通过道天一重考核的异人,或是聪敏之有望异人者一般,能学之人才不会浪费风都有限的位置,也是免得人看不清自我,徒劳一生,不得学,却不得其解,困死在风都内。

此言出,那期待之异人们,多忐忑,但无一人迟疑,皆遂法伯绕行正殿,前往风祠。

何为争论?

万物有灵!

论道不必为同道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而触及旁内,以补全自身之道也。

而那些诸国来探查之人,也都目光一动,心中期许。

这些已知晓道天为何,德高望重,名望不菲的异人们,纷纷在殿前低首而礼,此为敬道天,也是敬风允为人族所做。

入殿,宽阔,只有几本书在架上,悬浮而空,更之上是风允的异宝,散发着圣人之力。

何为道法术世界,就如当初风允与老子观《周易》而论道,进入周文王所创的周易世界一般,其天地皆为周易所变化,风允与老子在其世界中,领悟了完整的周易六十四卦。

争道之法,就是使用一道,相互而争在此世之人族,胜者为大,是为此道主宰,修行裨益巨大,突破先道极限,达过去之不可能。

管仲再礼,这就投入此书当中,幻化而入。

风允如此决定,也是无奈。

毕竟此时能学字者少数,能支持其学者更少,多是士族子弟,各处各国名额,各国之间有傲气者,在乎颜面,必会资助一些聪颖但家贫之人来学,以彰本国之智慧,在诸国之间不落下首。

或许楚国,唯一细解,透彻人道者,尚且只有自裁的楚威王。

“《周公解梦》?”

但其中也有特殊者。

“风祠之中有异术,容纳数万人而不逼仄,诸位可随法伯入殿,寻缘法,入道天与先贤争论人道,得何考核,得何机缘,皆靠诸位。”

“周礼之源头,或许能从此书中得到解答……”风允目光微动,想起了当初在此书上见到的武王与周公之梦。

风允解释。

思索间,风允招手,一本书落入其手。

欧冶自无不可,行礼称诺。

但风允却晓得,这是颉伯故意为之,如此也少了许多质疑之言论。

欧冶目光微动。

比如屈原。

诸位才纷纷落座。

而庄周也好奇。

“允,你这玄法不凡啊。”

一旁,颉伯感叹……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