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人道·大圣
大庭王位?
此时也无帝,更无皇,九州之内,唯有王可称谓。
这是周天的影响……
风允不入宗祠,而是高举《大庭河图》,以召大庭曾经出过的四位人族帝者。
第一帝,新印!
随着风允召唤,携帝威之器——大庭氏杖,从大庭宗祠中飞出。
第二帝,姯印!
两女一男。
此言一出,四位帝者也明白了风允的大胆想法,竟然要灭去大庭国,以成人族之学!
而此时,在鲁国,鲁国宫内——
“你这人,这灵气就这么多,如今是平缓了,风子才退去,哪来怪罪风子的?”
如今,已是《女娲十月历》的第一天,初始之日,一月一也。
鲁国候此时感叹异常。
宗伯摇头一笑。
那人不管,只是悲苦:“呜呼哀哉!”
风允见一熟人。
“啊,余还未得机缘,不为异人,风子为何不再留几日!”
九鼎之二,扬鼎,荆鼎从风允袖中飞出!
“轰!”
“人道,开!”
而至此代,论毕《周礼》之后,风允正声道:“今日,允去人族之大庭国,留人族之风都学宫!”
“快,召集风氏子弟,前往鲁国曲阜,绝对要守住风都!”
“人族缺庇护之地,有巢祖创巢穴,聚之成部族,家国也!”
风允亲身扶起。
“朝殿就为正殿,学会之所在,可为主持考核之地。”
四帝拱卫,天下皆观。
帝新印威严,却最先道:“可。”
风允大致安排,将学宫所需的地点定好,宗伯谨记,……
风允骑着九尾落下云端。
“后生何事可有疑惑,竟还不入宗祠,而召吾等?”似在不满之语,但帝新印望向风允时,眉目威慑中,有着一抹赞赏之意。
他却不晓得,或者说世人不知,风允与老子都是先天开创之先圣也。
“允!”新印先声。
“老子、风子,皆有不可思议之德行,不然怎会一步答亚圣呢?”
而九州与九鼎相连,此刻天色因此骤变——一片玄色分明之景。
大庭炎帝化作道相,冲入天际,拱卫在风允道相之南。
“要知晓,毕公、召公,如此大贤,也是一步步而上,入的亚圣……也只有召公是临近大圣的。”
“风子,老夫活了多载,这几年来也在思考如何维系风氏……国,就如您说的,是庇护之所在,只要国中人好,能传承,就无多求了。”
“伱由心罢,正如你所说,你此时所欲,是为此时乃至后世之人族所需。”
而又望向另一旁。
“发生了何事,可是风子出现意外!”
生活在最先的母系氏族,何来国一说,部落罢了,只要部落中人能生活得好,皆可。
毕竟风都之主为风允。
此时可交给宗伯,宗伯会安排人去做。
如老子一般,行一气三清之术,在道天留下一分魂,就可为人族勾通道天。
“道天?”宗伯目光迷糊。
那四位帝者对风允颔首,风允回礼,这四位就散去,归入道天。
风允眼中,此四位的道韵,从道天之上而下,融入其中,如此方才有了意识。
早先就有人猜测风允与老子会成为圣人,但却无法敢想,二者都会跨越半圣,入亚圣,还是亚圣之极,大圣位。
任何人族之圣贤者,将皆供奉于此,以期许后人能铭记,当然,风允还有别的想法!
道天之地,唯有少数人方能接触。
天地震撼,人道之显赫,再一次煌煌而出。
此刻,却是结束之时。
“而且,也希望天下之典籍,能入此宫,以便来求学之学子,有书可观,观不尽也。”
如今宗伯,满头白发,气色可见有余留之疲惫,但见风允时,却喜笑不已。
四位大庭古帝皆允。
风允直言:“国为何?”
“相顾于大庭国,允认为,一能让人族久学不衰之地,更为大德。”
姯印,善信女娲氏也,风允道相中,隐隐的女娲氏传承,她自然有感应,对风允的态度也更为和善。
光此一法,风都之学,就可传千年而不衰也。
可不等人来,再听风允之声,浩荡在天——
风允也不解释,而是让宗伯寻来诸多泥人材料,此时首要,是安置风氏之人,归籍户,入风都。
“大周衰败,此时自顾不暇……大庭旧都在鲁国,鲁国却是大国也……”
“对于人族来说,不管是哪一国人,都可以按照国中的规矩,大同小异地生存,可是人族传承,以学不衰之地,却古今未有。”
携帝丰之器——大庭氏罐,而出。
人道大势,将由风允开启!
“嗡!”
携帝本之器——大庭氏御兽册,而出。
而在人道之下,风允近圣,霎时间就突破,成就半圣,而不待一息,就跨越半圣,入了亚圣,与老子一般,达到了亚圣之顶峰,可称为大圣之贤也!
而那至圣,也近在咫尺,一步之遥。
而一直默默不出声的帝姯印却目光温柔,亲和地望着风允,对风允微微行礼道:“大善,我风氏有此之后裔,是德行的积攒……也是伏羲女娲氏一族的幸运。”
到时,有学之士入风祠,可接受道天之考验。
风允点头,但道:“允没有接受王位,而是散了大庭国,也不欲让风都归入任何一国,宗伯若来,却也还是无国之人。”
姯印……
四位帝者,实力各异,但都是大庭氏的先贤,此刻皆为虚影。
“人族缺养育之物,燧人祖传燧火,钻之生火焰,成长也!”
随象……
不论是男女,老少,只要为人,心中有人道,就有可能借助人道之势,成为异人。
“允希望做这第一者,在这圣人难出之大势,借势而立。”
“伏羲制矩、创八卦、立人伦、叙《河图》,文明也……”
“风子前往大庭旧都了!”
扬鼎、荆鼎震动,随之,远在成周之地的其余七鼎,也在震动。
大庭宗伯惊醒,抬头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