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紫气东来·大庭旧都
如此对答后,纵使众人皆迷茫,但风允与老子却不再言。
风允浅笑而摇头:“老聃先生,却是不知如何满足来学之人,你我之谈,怕不能尽众人之心,解犹如无解。”
老子也是笑。
“既如此,你我二人就将道相显现,由他们自己去观罢了。”
说罢,老聃先行。
一骑青牛之老者,道相在天,如大日煌煌,高山仰止,被世人所观。
风允也不落其后,人身蛇尾之道相,与老子道相相对,一同展现给众人。
“前人已经告知了我们抵抗如此大灾的办法。”老聃望向石壁,其上,见有鸟身之人,飞跃汪洋,入归墟之地。
老子眼中,闪过一片片《山海经图》,他缓缓吐字:“现存之九州,不过是仿照山海之九州而成,人族自留之地,始终太小啊……”
如今的东莱国,以及淮夷、蓟夷,皆是其之残存的后裔罢了,对先祖之事,早已忘记。
近圣之道,临门一脚可入圣人,这样的道,刹那间就容纳了这群人各自的道。
四方为九州之出口,也为入口,是人族先辈,向外开拓的方向。
老子此言,就是在说,愿意为风允兜底,前往西方镇压。
而双鱼在其中游荡,遮天蔽日,吐息之时,一道道灵气吸入天空,而这玄气,还在蔓延,不多时就笼向周围的齐国、宋国、薛国、颛国、向国、媵国、莒国……
“允与老聃先生有闲事要论,就不诉说各自之道了。”
大周倾颓,将倒之势。
老聃摇首。
老子指向东边。
老子道:“风子入世,留《列国》一书,尽诉其道,是为人族之德。”
少昊国沉于东海之地,那古之东夷,早已经不存。
“吾有一故知,比余长,闻其名声时,却知晓了三个成圣的道理,此时正合老聃先生与允之境遇。”
却是那蓝陵之山上,风允手持《大庭河图》,行异术,不破不立!
风都四面有山峡,是为风聚之地。
尹喜闻,大喜过望。
风允也默默散去道相。
老子挥手,就将气息凝聚出一头青牛,骑乘而去。
却见。
如此声势,九州皆惊!
这是……圣人将临!
此时,在鲁国,曲阜之东,这是一处名为蓝陵山的地方。
“老子且等,余这就去拿!”
“却可为诸子。”
鲁国曲阜,与蓝陵之山,不过百里,此刻震动,异常清晰。
周围国,即可得见,纷纷派遣细作来探,在探明是风允与老子论道,诸多人观道后,大量异人或有其心者,纷纷赶来,在东莱崂山之地,入定观道!
如此,众人如痴如醉,不食人间烟火气,接连悟道三秋月,直至冬日,立冬之时节!
“所以,允需做的,是趁着尚存之岁月,让人族亲自去历程,而不是等待单独之人,救世而前。”
风允之声,似穿透数千之距,逆风而入,来自老子身前。
从两人所知的少昊国中,他们清楚——
归墟已沉,建木将倒。
少昊国之守护的归墟之地,也一并消失于茫茫大海。
“若伱不想沾染大便宜,随老夫往西几日,这几日,你可尽观此书。”
“此书暂借尹喜观,以偿风子之缘法。“
他周身圣人之相出,一鹤发老者之态,高高在上,撼动寰宇,久久视东……
“不破不立,与其等待坍塌之日,不如在苦难中磨砺人族,以灾厄养英雄,诞育气运之子,到时面对终决之日,也能有力挽狂澜之可能。”
这不由让风允想到了一个人。
因为他也猜测,这昆仑之山脉,归墟之大壑,漠北之荒原,南山之毒瘴,既是壁垒,也是封锁,虽安定一方,但也限制了一方,无法去看外界天地。
“允,多谢老聃先生成全。”
为何要谢,自然是风允要不破不立,那如今已经破损的地方,需要有人扶着,以免破碎过大,再无立起之可能。
不多时,笔墨备,帛布平,老子下笔,有如神呼,不绝也。
“而先贤们除却自留之地外,还意欲向外,四方开拓。”
风允询问老子,老子颔首,两人相视而叹。
一个来自后世的圣人——王阳明。
蓝陵山塌!
风允望向东边,海浪不绝。
蓝陵之山倒塌,而风允在天,道相显现,人身蛇尾……如此之近,鲁君双目皆倒映着圣气昭昭,玄气如墨,阴阳双鱼具飞。
“贺,圣人…”
“大圣者,尹喜不过是得了些小便宜,怎敢沾染这大便宜,还望大圣者收回。”
风允只道:“圣人道,此时却不易传之,需诸子自悟。”
是啊,道就在眼前,如此大势已到,昆仑之地已经给出了预警,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此次大势,顺势而利人族,这可成道。
鲁国惊叹:“风子入圣!”
与风允聊了这么多,老子也不再铺垫,直接询问:“道就在你我眼前,不知风子如何选?”
那昆仑之上的灵气汪洋,灌入九州,与之同时,妖邪随汪洋而来。
“吾不欲出仕君王,但心中圣道却不可辜负,唯有效仿先贤,开拓人族之天,为人族寻所需之法啊。”
“风子是欲往东吧……那老夫就往西去,各尽其能,为人道而行。”
一时间,在这入冬之时,九州之东,皆在议论风子与老子,探究两人之道,那妖邪之迹象,都因为人气高涨,而少了些许。
“……这就是圣道,护人族之命脉,开人族之天地。”
说罢,继续望着风允,最先之问,风允如何抉择,他还没有得解。
而随之风聚,一股召唤之力,在牵引风允。
“天地人之灾厄,无穷尽也,人族唯有自强不息,方能长存,允的出现是一个特例,但允希望为人族留下一份底蕴,能让每一代,都能出现这样的特例。”
“不知风子可有抉择了?”
终有散发之人,北去,踏过朔方,入索离之地。
老子欣然而受。
“诸子……”老聃扫过那参悟道行的众人,缓缓颔首。
“以风子的天资,近圣将破,而所谓半圣、亚圣、至圣,也不过是刹那之间,那时,未尝无抵挡天地大势之能。”
风允欲在东,往大庭之旧国而去……
老子欲去西,往虎牢关方向而去……
风允目缓,轻声道:“王阳明,以心为学。”
风允在山头,遥望紫气圣人之像。
道?
风允恍惚。
风允要在东地行大势之术,西地就绝对不能出问题。
但这求学之事,却随着归去之人,相传而广。
如今,正是行此术!
“望关令能助些帛,容老夫写下如今心胸之感悟,留存世间。”
或许是风允有意为之,周遭之人却是不能听清这三个圣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