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215章 新增可模拟对象:唐姬(1 / 2)

第215章新增可模拟对象:唐姬

“告妻吴氏.”

豫州,孙坚伏案执笔,给此时居住在舒县的家眷写信。

他是寒门豪族出身,出道之初也曾做过县吏,所以写家书并不是一件难事。

汉末的家书,体例上主要还是以公文为模版,使用的也是官邮,全程都要途径袁术的地盘,所以私密性难以得到保证——你永远不能相信袁公路的人品。

所以,孙坚对于信中措辞格外注意,不能泄露玉玺的秘密,豫州的战况最好也是报喜不报忧,否则以袁术好大喜功的性子,没准一个不高兴就会减少甚至切断后勤供应。

“豫州战事顺利,春暖水化之时,便可以与妻相聚”

这句是写给袁术看的。

嘶——

母亲吴氏出身书香门第,看到儿子整日游手好闲,跟着一群大小伙子四处鬼混,眼看就要变成街溜子了,自然忧心忡忡,没少为这件事向孙坚诉苦,让他别只顾着打仗,好好约束一下自己儿子。

学习?学个屁!

换句话说,孙策是唯一一个爸爸亲手带大的孩子,其他的弟弟妹妹都是妈妈带大的,连老爹的面都见得不多。

只不过袁绍很快出手,与徐州的陶谦达成默契,使得周昂和周昕可以把各自的郡兵全部调动到豫州作战,可谓倾巢而出。

“从战线看,豫州大部分其实已经被孙文台控制,周氏三兄弟只是靠着扬州的供给才勉强有个落脚点,不知志才以为哪方会取得胜利?”

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适当的夸大一下战果是必须的。不过不能吹嘘得太明显,轻轻点一下也就够了。

不过要不要接受这个提议,具体怎么做,就要让糜竺自己来决定了。

老公你说句话呀!

到时候孙坚可以得到钱粮供应,糜竺可以入中央为官,而作为中间人,徐嘉树的条件则只是让孙家长子去长安举个孝廉而已,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这买卖好像有点搞头!

思虑再三,徐嘉树动笔给徐州的糜竺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让他选在孙坚与袁术矛盾激化的时候出手,挑唆孙坚与之火并。

随手落下一颗闲子,徐嘉树很快来到颍川郡,此时的颍川已经处于袁术治下,即使处在后方远离战线,也没有了往日繁华宁静的样子。

“寒门出身,便是英雄盖世,也难免势单力薄”,徐嘉树感叹道:“孙破虏根基终究还是浅薄了些,若是沉下心来苦心经营,也许还有更进一步的希望。”

拿豫州来说,地盘虽然是孙坚带人打下来的,但他只能乖乖转交给袁术安插的地方大族,自己在一边眼馋。

六年从一介县丞成为封疆大吏,而且是实打实地凭借战功做到这一点,遍观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但升官速度太快也有弊端——他来不及像其他的世族那样通过门生和联姻培植起自己的势力。

传国玉玺固然是堪称古今无双的重宝,但有小皇帝刘协在,合法性已经拉满,对于这玩意儿的需求并不强烈,反倒是孙策,这位孙吴的实际奠基人,更加宝贵。

是以孙坚对她始终感激敬重,既然她觉得读书入仕,融入世族圈子才是正道,那就让十岁的孙权来走这条路吧。

没办法,自家夫人虽然不是什么顶尖世族的贵女,好歹父亲也是做过丹阳太守的,正经的两千石之家,嫁给当时不过是个县丞的孙坚,绝对算得上是委身下嫁了。

但孙坚其实一点都不想管,反而对孙策的行为很满意——这才是我孙文台的儿子嘛!

此时二儿子孙权不过三岁,三儿子孙翊还要两年才出生。

糜竺此时正在陶谦手下担任别驾从事,以糜家的财力物力,供养孙坚一段时间不成问题,至少足够支撑他与袁术决裂。

非要说的话,此时的丹阳兵不管是老家多山的地形还是彪悍的战斗力都与后来的瑞士佣兵有些相似,靠打仗谋生也是当地的老传统,当初曹操荥阳兵败之后不惜大老远去丹阳募兵便可见一斑。

他的嫡系都是黄盖程普之类的军中兄弟,出身能力都不足以担任地方长官,更得不到当地大族的支持,就连他自己,在逼死荆州刺史王睿,杀掉南阳太守张咨之后,也渐渐为士人所不容。

此时可是公元191年,职业雇佣兵对普通农兵,兵员素质上基本是降维打击,即便强如孙坚,也没法在丹阳兵手上占到太大的便宜,至少不能像之前那样摧枯拉朽了,于是双方的战线开始稳定下来,进入僵持状态。

除此之外,徐州刺史陶谦丹阳人出身,手里也招募了一支数量众多的丹阳兵,是他手上最倚重的主力部队。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