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中译本) 张纯如著

第13章(2 / 2)

唐生智坐在前往码头的黑色专用汽车里,从车窗看到这个混乱的场面。当汽车穿过混乱的人群时,他听到人们在咒骂坐车的人。“在这种时刻你怎么还能坐在汽车里?”人们大骂,并不知道坐在汽车里是唐生智。唐坐在向最终目标龟行的汽车里,闭上眼睛假装没有听见。他预计在下午6点到达码头,但是8点才最终到达。

江边等着唐生智的是绝对的混乱。军官们互相争论着哪些装备应该销毁,哪些应该摆渡过江,而士兵拼命想要在连在一起的渡船上稳住坦克。许多船只倾覆后沉没。

随着夜幕来临,士兵抛弃了坦克和装备,全力渡江。随着渡船的减少,情势也变得剑拔弩张,最后,到了几万人抢夺两三条渡船的地步,士兵或是强登上船,或是向空中鸣枪阻止别人上船。惊恐的船员拼命阻止想要上船的人群,他们用斧子砍抓住渡船和触板边的士兵的手指。

无数的人死于强行渡江的那夭夜里。许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能出城门。当晚中山路着了大火,大火又漫延到弹药库、席卷了房屋和车辆。卡在路当中的马匹受惊狂跳,让混乱的人群更加不可收拾。吓疯了的士兵拼命向前挤,把成百上千的人推进烈火,把更多人的推进城门洞,在那里,人们互相践踏。当城门堵塞后,附近又出现另一个可怕的景象,那些冲出人群的士兵拼命爬上城墙。许多人把衣服撕成条,用皮带和木棍编成绳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城垛,从城墙上扔下步枪和机枪。许多人掉下来摔死。

当最后一条船也无影无踪后,士兵绑着草就的浮水装置、抱住或抓住铁轨枕木、圆木、木板、澡盆,或是从附近人家偷来的木门,跳进江中。当最后一块木头也无影无踪时,许多人企图游过江去,但等着他们几乎肯定是淹死。

唐生智和两个副司令登上一条小煤火轮,等候两名始终没有赶到的参谋,直到晚上9点。从轮船上唐生智肯定听到了互相争斗的人们的吵闹声和尖叫声,夹杂着断断续续的震耳的日军炮火声。这是南京,烈火中的南京的景象。大火映红了黑色的夜空。

要想知道受尽屈辱的唐生智在轮船渡江时想的是什么,人们只能靠想象了。他对南京的最后一瞥是烈火中的城市。南京市民正疯狂地想要逃命,他的部下趴在木块上漂浮在长江黑暗、冰冷的江水中。他后来告诉朋友,20年中他身经百战,但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黑暗的一天。

第四章六周暴行纪实

在日军穿过南京城门的时候,那些但凡有点钱、有点权或有点先见之明的人早已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大约原来人口的一半离开了这里:战前南京本地居民超过100万,但12月减到大约50万。然而,这个城市却充斥着成千上万的乡下人,他们离开乡下到城里来,是因为他们相信在城墙的保护下是安全的。那些在军队撤退后还留在城里的人实际上是最无能力保护他们自己的人:孩子,老人,以及那些太穷或身体太弱而无法安全逃出城去的人。

在没有任何保护、没有任何私人财产、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所有这些人都指望日本人将会善待他们。许多人可能劝服自己相信,一旦战斗结束,日本人会文明地对待他们。一些人甚至使自己相信日本人将成为更好的统治者——毕竟他们自己的政府在他们最需要它的时候把他们彻底抛弃了。厌倦了战火、厌倦了轰炸、厌倦了包围,于是当日本侵略军开着他们的坦克、大炮和卡车耀武扬威地进入这座城市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实际上是零零散散地跑出来欢迎他们的。当日军从该城的南门和西门列队进城时,一些人在他们的窗外挂起了日本国旗,还有一些人甚至为日本人的队伍欢呼。

但是这种欢迎是短暂的。目击者后来断言,日军一进城,就六七个人一组在城里游荡,向他们看到的任何人开枪射击。人行道上随处可见趴在地上的老人,显然他们是从背后射来的子弹打死的;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中国老百姓的尸体——许多人并没有做任何冒犯日本人的事,只不过是在日本人走近他们时赶快逃跑而已。

在战犯口供的记录中和中国政府的文件里,下面一个接一个将要开始叙述的故事听起来都同样的令人恐惧,而又单调乏味。但是所有的故事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如此:

日本人把他们抓到的所有人都当作战俘,一连几天不给他们水喝,也不给他们东西吃,但向他们许诺会有食物和工作。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