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些时候,悲愤的唐生智又收到第二封蒋介石的电报,再次催促撤退。
由于不能守住阵地和迫于压力,唐生智屈服了。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中国军事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蒋介石严令撤退
12月12日凌晨3点,唐生智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黎明会议。当他的副司令和高级将领集中在他面前时,他悲伤地告诉他们前线已经陷落,他们无法保卫城门,而且蒋介石已经命令部队撤退。他告诉部下印刷命令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副本,为撤退作准备。这天下午1点,命令传达到中国军队。
但是,随后唐生智收到令人震惊的报告。唐生智起先希望他的部队能经由长江转移。现在他得知日本海军己在八卦洲以东的江面布雷并驶向南京。军舰到达将会封锁退路,而这是逃离城市的最后一条路。由于形势紧迫,唐再次求助驻在海宁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吁请德国商人斯珀林帮助与日军谈判停火。斯珀林同意带一面旗子和信件去见日本人,但是后来他报告唐,松井将军拒绝了他的提议。
当天下午,就在唐生智的司令部召开第二次会议前几分钟,唐生智从自己房间的窗口望去,全城一片溃败景象,街道挤满了汽车、马匹和难民——年青的和年老的,体弱的和强壮的,有钱的和没钱的。任何稍有头脑的人只要可能都决心要逃离。下午5点,会议开始。会议只开了10分钟。许多高级将领都没有参加,因为各战场司令部与总司令部的联系已全部中断。其它人没有收到开会通知是因为他们看清形势已经逃跑了。
唐生智告诉来到他家中的与会者,日军己经攻破城门并在三处突破城墙。“你们还有信心守住防线吗?”他问这群人。虽然他停了几分钟等待回答,但是房间里鸦雀无声。
在这个停顿之后,唐生智平静地讨论了撤退。撤退马上就要开始——下午6点——持续到第二天早晨6点。一部分军队——36师和军事警察从下关渡江在对岸的指定村庄集合。他宣布其余部队必须杀出日军的包围,突围出去的人到安徽南部集合。留下的武器、弹药和通讯设备销毁,所部队撤退路线上的桥梁都要烧毁。
后来就在这次会议上,唐生智又修改了他的命令。他通知他的部队,假如87师、88师、74军和教导总队不能突破日军的包围也应该强行渡江。唐生智现在给了5个师渡过长江的权利——参加行动的人数是原计划的两倍。唐本人也将在这天晚上前往码头。这将是一次他今生难忘的旅途。
撤退变成溃逃
毫不奇怪,撤退命令使中国军队一片混乱。有些军官绕城奔走,通知每一个碰到的士兵撤退。其余军官却没有通知任何人即使是他自己的部下,相反,他们拼命保护自己不要丧命。他们的士兵还在继续与日本人作战,当看到其它身着军装的部队逃跑时,他们以为是看到了大规模的逃兵,因此开枪制止逃跑,打死了数百名自己的战友。在匆忙而又混乱的撤退中,至少有一辆中国坦克前进中从无数的中国士兵身上辗过,最后被一颗手榴弹炸翻才停下来。
在大规模的悲剧情景中,撤退也有其喜剧的时刻。士兵由于不断增长的绝望而混入老百姓中,他们闯入商店去偷平民服装,在露天里脱衣服。街上很快遍布半裸体的士兵,还有半裸体的警察,这些警察脱下自己的制服,以免被误认为是士兵。一个在街上乱跑的人除了衬衣和帽子外什么也没有穿,衬衣和帽子也许是从一个有钱的政府官员家中偷来的。在撤退的初期,表面上还有秩序,整队的中国军队扔掉军装、换上平民服装,同时还保持着队列前进。但是当撤退转入溃败后,平民服装变成急需。可以看到士兵冲向行人从背后抢他们的衣服。
只有一条路可以安全地逃出城而不遭遇日军,这就是通过城北的长江港口,那里有一批小船等待着最先到达的人。为了到达港口,士兵必须要首先通过中山路,再出西北城门挹江门,又叫水西门,然后才能进入下关郊区北港。
但是城门前是一片难以置信的拥挤。一个问题是成千上万的士兵,许多人坐着卡车、汽车、马车,要强行挤过70英尺的狭窄的城门洞。下午5点,人流如河,到后半夜,人流成了潮水,因为每一个人都想挤过小小的城门。另一个问题是,撤退的士兵为了减轻渡江行程的负担,扔掉了不计其数的武器和装备,结果是成堆的手榴弹、汽车、机关枪、外衣、鞋子、钢盔在城门口堵塞了交通。一个修建在城门附近的掩体也挡住了半条路。灾难即将降临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