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中译本) 张纯如著

第9章(2 / 2)

南京大屠杀背后的动机

现在我们终于要回答所有间题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在南京日本士兵的心理状态。当那些手持步枪和刺刀的十几岁的士兵施暴时,他们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许多学者对这个间题绞尽脑汁,但发现不可能找到答案。西奥多·库克与他的妻子哈罗科·塔亚·库克合写了一本书《战争中的日本:口述历史》,西奥多·库克承认,南京的强奸兽行使他困惑。他发现在日本内战中没有相类似的情况,面且蓄意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屠杀城市人口似乎是蒙古历史而不是日本历史的一部分。他说,试图研究在南京的日本人的心理,就好带凝视着一个“黑洞”。

大多数人发现很难把南京的野蛮暴行和日本人有名的过分讲究的礼貌和优雅的举止一致起来。但某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两种看似大相径庭的行为举止实际上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他们指出,古代武士阶层具有令人生畏的地位,在几个世纪里他们拥有对一个农民的砍头权力,如果这个农民未能对这个武士提出的问题给以有礼貌的回答的话。一位美国海军情报官员在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文化的时候说:“直到今天日本人也认为一个有礼貌的回答是为了让提问者感到满意。有礼貌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这听起来使人吃惊吗?”

其他一些专家把日本的战争暴行归因于日本文化本身。美国人类学家罗丝·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著作《菊花与刀》中写道,由于日本杜会的道义责任并不普遍,而是地区性的和对个人的,所以在外国的土地上道义责任就很容易被破坏而置于脑后。一些专家谴责日本宗教的非基督教性质,声称基督教提倡所有人类皆兄弟的思想——的确,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的想象而创造的——而日本的神道主义的要旨则是只有天皇和他的后代是上帝的想象而创造的。由于这种差异,这些专家断定:某些文化,无论他们多么深奥,仍停留在他们的核心部落时代,在这里个人对部落内部的人所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于对部落这外的人所承担的责任。

这种假说存在内在危险,因为它有两个含意:第一,日本人的宗教价值天生不如西方文化具有人道,因此必须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我发现这是一种既不负责任又具有优越感的含意);第二,犹太教与基督教文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干出像南京强奸那样的暴行的。当然,在德国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国家,纳悴党的30-40年代找到了一种办法,使德国人在精神上丧失人性,甚至把他们宣称是德国人的敌人的民族看成魔鬼。其结果是导致了我们这个星球从未有过的某些最邪恶的犯罪。

回顾千年历史,使人清楚的是,没有一个种族或一种文化在战争的残酷性方面占有垄断权。文明的外衣看起来是太薄了——以致人们能够很容易就把它撕去,特别是在战争的压力下。

那么我们将如何解释在南京城发生的日复一日的原始兽行呢?日本人与他们的纳粹同党不同,大多数纳粹分子被关进监狱,或被处决,即使活着的人,也是作为逃脱法津制裁的逃犯而余度残生,但许多日本战犯仍然活着,并在日本政府的保护下过着平静而舒适的生活。因此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很少的一些人,他们不用担心国际法庭会找他们算帐,能向作家和记者透露一些他们在二战暴行中的思想和感觉。

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日本士兵不仅在中国的战斗中变得冷酷无情;他对执行杀害中国的战斗员和非战斗员的任务也一祥冷酷无情。的确,日本军方组织的各种竞赛和练习,使它的士兵对人类的本性——反对杀死不进攻者——麻木不仁。

例如,在日军去南京的路上,日本的士兵被要求去参加杀人比赛,日本的新闻媒体把这种比赛当做体育项目进行热情采访。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是12月7日《日本广知新闻》刊登的题为“两中尉百人杀人竞赛彼此难分高下”(图片上为“少尉”—编注)的文章。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