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与韩馥相熟,闻得韩馥使人来请,已经心动。而荀攸却是心中想着郑泰的话,刘备有英雄之名,不如去投了他?思来想去,却是主意未定。
荀彧最后打定主意去冀州,荀攸也是一路相随,不过于路上,却是与小叔说好,他要去幽州投刘备,也极力相劝荀彧随他一起去。荀彧却是想起幽州路途遥远,又不知刘备终究如何,再则韩馥热诚,便是拒绝了荀攸所请。
这二个带了家眷,一路相行,不数日,到得陈留地界。却见一处林中,却是旌旗裂裂,金鼓齐鸣。二人面面相觑,却不知何人在此。走近看时,却见树林中转出一枝军来,披挂整齐,军容划一。当首一员大将,着铁甲铁盔,身后护军二人手挚大旗,一书忠义,一书曹字。荀攸看得明白,那不是曹操却又是谁?
原来那曹操,却是每日引了兵卒,于此处练兵。不期被荀家叔侄闯见。曹操见有一伙车马在此,心中疑虑,引军迎上前来,却见是荀攸荀彧,心中大喜若狂,以为这荀家叔侄是来相投自己,那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曹操以前也想过要去请荀攸荀彧来着,只是想自己名位不显,人家只怕看不上呢。是以也未敢动过什么心思,如今见了送上门来的二人,眼中却是炽热一片,再也不想放过了。
当下曹操翻身下马,大笑着迎上前来,道:“文若,公达,如何知道某在此处?”曹操玩了个小技巧,让人家听了,以为二荀他们是特意来寻他的。
荀彧一声苦笑,看向荀攸,荀攸与曹操在京中就有来往,又有过共谋董卓的一段特殊经历,交情颇深。当下笑道:“孟德,我等可不是神仙,掐指一算就知道你在此处。我与小叔却是前往冀州,往投冀州牧韩大人去也!孟德却是为何在此处?”
曹操心中一转,去韩馥那么?口中却是朗声笑道:“当日行刺董贼失败,某自知事不可为,便翻墙而出,逃出洛阳,便在此处招兵买马,欲兴义师,结连诸侯,以诛董卓,共匡汉室!不期却是遇见文若,公达二人,真乃幸事也!”当下邀了二人并家眷,一并往村中驻地而还。
宴席中,曹操又大肆开始拉拢,让荀彧荀攸留在此处,与他一起共事,报效汉室。无奈荀彧只是不肯,荀攸心向幽州。曹操也有办法,你们不肯,好啊,我对你们热情点,让你们走不成。
于是荀彧荀攸欲走,曹操便言词恳切,留了一日又一日,每日只是宴席不断,曹操又对二人颇多亲近敬重。荀彧等心中虽然决定未变,却也感激曹操之情。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又到了离开之日。曹操无法,相送十里,抚马鞭而叹道:“文若,公达,操欲与君等共图大事,缘何君等心如铁石?莫非我曹操便不是那成大事之人?”
荀彧荀攸见曹操眼中不舍之色甚浓,心中感激曹操看重之情。互望一眼后,荀彧只得开口道:“孟德,非是我与公达不知好歹,然我先允了韩使君,君子重信,若我违诺不至,日后有何面目再见韩使君?至于公达,”荀彧顿了一下,也不顾荀攸给他连施眼色,却是把这便宜族侄给卖了,“公达曾与我言,却是要往幽州投左将军刘备。”
曹操听了一愣,然后又是大喜,荀彧要投韩馥,他谦谦君子,说话便算,估计是留不住了。至于荀攸么。先想法子留他下来,到时,自己多以恩义结其心,不怕他荀攸不臣服。想到此处,曹操哈哈大笑,道:“公达啊公达,你此去幽州,却是不一定能见到玄德了!”
此话一出,荀攸大惊,连声问道:“孟德,此言却是何故?”
曹操道:“尔等可知,玄德闻那董卓多行不仁,又鸠杀太后与废帝弘农王,心中大怒,与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一道发了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讨董,操也是奉了玄德檄文,在此练兵,以待与玄德兵合一处,共讨董贼。公达去了不如不去,过不了多久,玄德便会提兵南下,多半会来陈留,到时天下诸侯尽至,来此会盟,公达不日便可见得玄德,为何要跑这冤枉路?”
曹操这话半真半假,天下诸侯会盟是真,至于是不是来陈留,只有天知道。不过曹操还是往刘备袁绍等去了封密信,言陈留与洛阳不远,天下诸侯可来陈留会盟,只是刘备袁绍还未有回复而已。
荀攸想了会,觉得曹操应该不会骗他,此去幽州,千里迢迢,又是动乱之年,路上只怕也不太平。不如就留在此处,待见了刘备,若此人可投,便随了他去幽州;若此人不可扶,那就留在孟德此处罢了。反正曹操对自己也不错。当下荀攸一想,便对曹操道:“即如此,那攸就在此处再叼扰孟德些时日了。”
曹操大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于是又依依惜别荀彧,返身请了荀攸回陈留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