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大传

一百七十一回 湘军(2)(1 / 2)

一百七十一回湘军(2)

“朕命李续宜去做山东巡抚,你可知道其中的深意?”奕訢眯着眼睛,对着跪在面前的李续宾问道。他平时不太喜欢叫大臣跪着跟自己说话,一般都是行过了礼节之后便赐起的,今儿个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怎么着,李续宾进门磕过了头,到现在已经应对了半天,还是跪在地下。

李续宾满心的困惑不解,不自觉地摇了摇头,俯首道:“臣驽钝,不敢妄议朝政。”虽然李续宜是自己的亲弟弟,可是用人调兵之权在于圣上,就是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信口胡说八道。更何况他是着实摸不清皇上心里是怎么想的,山东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你不知道,那就对了。”奕訢神秘地笑了笑,从案头放着的一个皮匣里随手摸出一札东西,丢给李续宾:“喏,你看看,看完了这些,我们再来谈李续宜去山东的事。”

那是一札奏折,李续宾充满疑惑,下意识地瞥了皇帝一眼,奕訢的脸上并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扬着下巴示意他快看。抓起最上面的一封,展开来读了几句,不由得大惊失色,扑通一声把头磕在地下:“臣冤枉!”

“你冤枉?你冤枉什么?”奕訢的语调既不严厉,也不温和,平淡得好像一池水一样,不知道的人听起来,以为他是在对一个与此事绝不相干的人谈天,而不是质问一个被人密奏暗藏反心的臣子。

那一札奏折的主要内容,几乎全是密告李续宾兄弟有不臣之意,内中列举了湘军的种种劣迹,譬如说将领只知有李大帅而不知有皇帝,士卒只知有营官而不知有天子,等等如此,不一而足,下面密奏者的名字却一概都叫皇帝用朱笔抹了去,显然是故意不想让李续宾看到。

李续宾汗流浃背,手脚发软,虽然湘军事实上是存在奏折里说的那么一些问题,但要以此诬栽他造反,自己是死也不服!何况乎眼下湘军都已经四分五裂,该并入新军的并入新军,该发遣山东的也在准备,自己就是想造反,却又拿什么造去?他只是跪在地下一味地磕头,不敢说话。

“那么你告诉朕,你到底想不想造反啊?”奕訢把造反这两个字轻描淡写地吐出来,好像不是说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而只是吃了个鸡蛋那样轻易。

“臣不敢,臣当然不敢!”

“是不敢,还是不想?”

“不想,也不敢!”李续宾稍微镇定了下来:这些奏折不可能是一天之内送到皇上手里的,如果皇上真的听信这上奏之人的闲言闲语,为什么还要对以往的一干湘系将领委以重任?

“臣从小受圣贤之教,后来投笔从戎,唯知为国尽忠,决不敢有半点的私心杂念!”李续宾一面指天誓日,一面拼命磕头,额头都快磕肿了。

“你起来吧。”奕訢终于松了口,让李续宾提了半天的心也跟着松了下来。

“你嘛,朕是放心的。”话到这儿,突地一转:“可是别人,朕就不知道了。”

别人?别人是哪个别人?李续宾开动脑筋,转了一转,仍然想不出来,只得求救地看着皇帝。

“前几天胡林翼给朕上了个奏折,请求让曾国藩出山。”奕訢忽然转换了话题:“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皇上所指的别人,难道是曾涤生?又或者,这根本是皇上试探自己的手法?李续宾不敢随便乱说,只答道:“臣是外臣,不敢妄议朝政,皇上圣明,想必早有天断。”

“马屁拍得不错。”奕訢笑了起来:“只不过朕在这件事上一点也不圣明,到现在来说,也没什么天断。”他心里确实有些后悔对待曾国藩的态度太过冷淡,湘系的将领、官员在平定长毛以后几乎都调入中央,封官晋爵,有些人在新军中服役,虽然没有朝廷的品秩,但待遇也是十分优厚,何况现在新军已经是举国皆知皇帝亲自过问的一支军队,进去了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唯独一个曾国藩,作为大部分湘军将领的引路人,现在还在老家当他的在籍侍郎,一直没被起用,这不能不让好多人感觉太不公平了。

李续宾跟曾国藩本来私交不错,他们两个既是老乡,后来又是上下级,曾国藩对他欣赏有加,称为自己手下的第一员大将,后来才把他借给了罗泽南。没想到很快罗泽南北调,李续宾先是接过了罗的余部,不久以后曾国藩丁忧回家,他便一跃而为整个湘军的主帅,平湖北,入江西,湘军几乎所有的战功,都是在他指挥下彪炳史册的。部下有些人替曾国藩鸣不平,这一点李续宾也清楚。他们都说,如果不是他李续宾运气好,那么现在因为平乱剿匪之功而飞黄腾达的,就不是李续宾,而是曾涤生。对此李续宾既觉得可惜,又觉得不服气:可惜的是,曾国藩因为父亲病故,失去了一个一展长才的机会;不服气的是,自己明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打下了湘军如今的地位,可是至今别人提起来他李续宾,却还非得带上一个曾国藩!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