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四回天国末路
“什么?让城别走,走到哪里去?”洪秀全转动呆滞的目光,惊愕地盯着李秀成,好像完全没有理解他话中的含义。
“陛下,现在清妖在外围困甚严,壕深垒固,内无粮草,外援不来,京城保不住了!再这样下去,只有坐以待毙。我们还有三万多将士,这三万多人都是忠诚于天国的,大家伙儿万众一心,趁夜攻出城,然后连夜往苏杭去!那里清妖势力薄弱,又是鱼米之乡,财赋渊薮,可以休养生息,来年再战!”
“胡说,胡说,胡说!”洪秀全愤怒地大吼,一不小心呛了嗓子,一旁的宫女连忙替他拍背。
“一派胡言!天京就是天国,天国就是天京!让天京给清妖,岂不是等同于朕的天国已经亡了?”
“陛下,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我们退出天京,只要天王还在,众弟兄还在,总有一天可以卷土重来的!”
咣当一声,一只琉璃金盏被洪秀全狂暴地掷在地上,摔得扁头扁脑,不成样子。
“李秀成,朕封尔为忠王,要尔当真忠军师,把全国兵马大权都交给尔,眼下天国正是危急存亡之际,尔就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办法,只有这个馊主意吗?”洪秀全痛心疾首地质问道。
“委曲求存,以退为进,自古兵家皆然!现在城围粮尽,人心分崩离析,不趁此时走,恐怕以后想走也走不得了!天国若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天京还不是落入清妖的手中吗!”李秀成俯首于地,字字泣血!
金龙殿上一片寂静,只有李秀成用力叩头的声音沉闷地回荡着。洪秀全颤抖着站起身来,蓦然怒不可遏地大喝道:“李秀成!天国不指望尔这样的胆小如鼠之辈去保!朕奉天父天兄之命下凡,作九州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既畏死,欲外去,欲在京,去留任尔。朕铁打江山,尔不扶助,自有人扶助!”
“陛下!”李秀成情急之下,霍地站了起来,旋即在洪仁玕的怒视之下重新跪倒:“秀成一身生死荣辱毫不要紧,但是天国的国运不能衰,天王、幼天王和外面的四万军民不能眼睁睁坐困于此!陛下说自有人扶助,可是现如今天国主力皆困于城中,方圆数百里内无我天国一兵一卒,谁能来扶助?”
“哈哈哈!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愁没有人扶?何惧清妖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洪秀全的语气十分决绝,他站起身来,丝毫不理仍然痛苦地跪叩流涕的李秀成,在美貌如花的承宣女官搀扶下退入殿后去了。
李秀成还没站起身来,承宣官已经复从殿后出来,他以为天王改了主意,连忙膝行上前,急切地询问,可是得到的消息却如一个晴天霹雳,把他震得动弹不得:天王刚刚离殿,便下令革去李秀成真忠军师之职,朝政由勇王洪仁达执掌,朝命由幼西王颁出……阖城守卫之责尽归洪氏。
依稀看到洪仁玕走上前来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话,李秀成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蓦地仰天大笑,笑声震荡了整个金龙殿。主昏臣佞,此时此刻,他蓦然间真切地体会到当年翼王愤然离京、远走西南、永不回朝时深切的痛楚。
他不知自己是怎样离开天王宫的。英王、璋王等人听闻天王革除李秀成王爵、军政职权的诏谕,大惊失色赶来忠王府,面对众人的劝慰、义愤、忧虑,李秀成反倒是最平静的一个人,他们的话他一句也没有听得进去。之后,英王和璋王赶去求天王收回成命,余人纷纷随去宫外等候消息,只余下他一个人,李秀成觉得心里郁闷得快要炸开了,他不愿再留在这里,于是站起身,漫无目的地向外走去。
街头巷尾都在哄传忠王被革爵去职、勇王佐政的消息,忠王威望宿著,当此不平,激忿的军民纷纷聚向忠王府,不知谁一声号召,耸动的人流又涌向朝门。人心如此,无论王命如何,李秀成都是无法卸却肩头这副重担的,天京城已经糜烂如此,绝不能再出乱子了!
于是他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天王宫。人群的情绪已经达到顶点,时不时爆发出“请天王出来!请天王出来!”的呼喊声。李秀成用力挤进人堆,众人见到是忠王,立刻闪开一条路,有人还跪了下来,抱住他的脚,大声哭喊道:“忠王,天国离不得你!”
李秀成心情激荡,略带哽咽地大声喊道:“起来,都起来!都回你们的岗哨上去,回营里去!你们聚在这里,万一清妖打来了,谁去抵挡?”
一名老兵跳着脚怒骂道:“天王昏庸成这个样子,忠王这等好人也被他革爵罢职,咱们还为他卖什么命?大家伙儿一齐散了罢!”一瞬间,“散了罢,散了罢”的声音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
不好!李秀成暗呼不妙,把牙一咬,霍地抽出腰间宝剑:“人心绝不能散!人心散了,天国才是真的没了指望!你们如此,实在是陷我李秀成于万劫不复之地,与其如此,还不如先用此剑杀了我!”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了,人们眼睁睁地望着忠王,全都静默不语。刚才那名老兄弟慢慢走到李秀成面前,清晰地吐出一句话:“当年的弟兄,还有多少人在?”
李秀成心头如遭重锤一击!曾经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袍泽安在否?年来受朝廷招安,兄弟多反目而去,留下的子弟兵历经血战,死的死,走的走,几度星散,此时的李秀成虽在人群之中,却如同独立高岗,环顾四野,越来越孤寒了。正是无语可答之际,忽然间宫门一阵哄动,有人喊道:“天王出来了!”
李秀成一愣,万万没想到天王竟会亲自出来。进天京城十年来,洪秀全只出过天王宫一次,也就是到东王府去亲封杨秀清万岁的那一次。现在他又踏出了宫门,这代表什么呢?他后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