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大传

一百六十一回 土崩瓦解(1 / 2)

一百六十一回土崩瓦解

李昭寿听了这话,自然动心,忙恭恭敬敬地请教他有什么妙策。喜润不慌不忙,要李昭寿附耳过来,说道:“将军从捻以来,为逆首张乐行东征西讨,立了不少汗马功劳罢?”李昭寿闻言,汗毛唰地一下竖了起来,跳起身来倒退半步,目中露出凶光。喜润哈哈一笑,指着座位要他坐下,道:“将军在捻子、发匪之中名头响亮,这也是一件好事。若是将军能挟此人望,多劝几个人弃暗投明,罗帅必定大喜……”李昭寿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原来是想要自己凭借过去与捻军头目的关系劝说他们投降。这倒不难,李昭寿心下想了一遍,有了七八分数,当下掰着手指头道:“和州张元龙,巢县李允,凤台孙葵心,盱眙任乾,俱有降意,只是……”看了看喜润的脸色,道:“只是若无一个样板与彼等看看,恐怕难以说动他们。”喜润笑道:“此话好说,待我回去之后禀明大帅,把将军的官牒先行发下,这可好么?”李昭寿想的就是这一条,不由得连声称谢。

回头再说罗泽南上奏朝廷请求赏李昭寿以记名提督,奕訢当即便答应了下来,非但如此,还顺便给了他空白官牒若干,命他往后再有封赏降将之事毋须另行专折奏报,但凭他酌情办理便可。罗泽南接了回覆,立即又与李昭寿接洽,要他约定愿降的捻将,于十一月初五日或亲自、或派遣心腹之人来凤阳府临淮镇聚会。这段时间之内李昭寿并没闲着,他一面听从喜润的吩咐暗地里联络有可能投降的捻军头目,一面又要朱志元打了自己的旗号,率一千多人离开滁州,慢悠悠地往六安而去,算是搪塞陈玉成要他移兵六安的军令。陈玉成见状,明知他是在滁州势力大了不想挪窝,仗着忠王替他撑腰不从军令,当即行文与李秀成,备言李昭寿不听调遣的情状。那时李秀成虽与陈玉成小有争执,但表面上仍是一团和气的,接了这公文,立命人赶赴滁州去责备李昭寿,说他不该忤逆英王的命令。李昭寿性情虽然凶暴,却是个感恩图报之人,李秀成一直以来待他甚厚,他自己心里也有七八分数,再加上自己正做着亏心事,也就没对来人怎么发脾气,背地里却加紧联络张元龙等人。恰好这时喜润又再来访,说明罗帅要在临淮约见众捻,托他预为安排。

李昭寿先还怕是鸿门宴不肯随便答应,不过等到喜润笑嘻嘻地从袖筒里摸出任命他为记名提督的朝廷谕旨与一颗“记名提督统领忠字全军关防”来,并说他原有部队隶于罗泽南属下,仍归他自己统帅,称为“忠字营”的时候,他的脸上立马就笑开了一朵花,捧着那颗金印不住口地称是。喜润忽地劈手夺过金印,望着满脸惊愕的李昭寿笑道:“大帅吩咐,这印暂时先由兄弟代军门保管数日,等到诸路大定以后,替军门开庆功大会之日,他要亲手把这印交给军门呢。”李昭寿眼看到口的鸭子又飞了,却也没别的办法,只好讪讪笑了几声。

十一月初五,按着罗泽南安排的时间、地点,张元龙和李允果然都亲自赶来临淮;孙葵心与任乾虽未亲至,却都分别派了妹夫和堂兄弟代替。罗泽南本人并没亲自会见这帮反贼的头目,仍是命喜润作为代表同他们商谈归降的事宜。这四方面早已经与李昭寿商议妥当,都乐意金盆洗手,接受朝廷的招安,今天来此只不过是为了谈条件的。喜润事先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底细,也不多话,上来便将朝廷如何封赏李昭寿、如何安顿他的旧部说了一遍,末了道:“愿降者,都照着李军门一般办理。”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先开口。李昭寿生怕彼等不降,自己的大功就此飞得无影无踪,忙朝交情最好的李允丢了个眼色,示意他挑头说话。李允会意,踏前一步,道:“多感大人盛情,咱们全都没齿难忘。但是在座的众位都是身上背了许多人命案子的,将来归顺之后,朝廷可能真的永不追究?”喜润哈哈笑道:“皇上早有圣旨下来,难道君王还有戏言不成?”张元龙忽地插口道:“除非罗大帅能够担保将来不收咱们的兵权,否则谁也不敢拿自己性命开玩笑。”

这话一出,喜润脸色马上就变了。身为一介降将,还要讲这种条件,分明是为以后再反留一条后路,如何容得?当即硬邦邦地答道:“朝廷准李军门统带原部,那是朝廷的恩典。”意思明白得很,因为李昭寿降得恭顺,所以朝廷才肯让他保留原先的部队;至于剩下的人配不配享受同等待遇,就看他们的态度如何了。张元龙冷笑道:“既然如此,不降也罢!”起身便往外走。

李昭寿大急,叫道:“元龙,你不愿过好日子,可也别拉着弟兄们与你一同整日价担惊受怕!”这句话起了作用,别人心里都是一心想降的,孙葵心的妹夫鲁沛赶上前去,一把拽住张元龙,皮笑肉不笑地道:“张将军!有话好好说,这里毕竟是人家地头,莫连累大伙与你一同吃亏。”张元龙闷哼一声,重行坐定,对喜润道:“张某非是信不过大帅,只是刀头舔血的日子过怕了,想得大帅一句亲口许诺而已。”喜润沉吟道:“这却须禀过了大帅才好说。”说着便告辞去见罗泽南了。

过了多半天工夫,仍不见人回来,李允等人便开始左一句右一句地埋怨张元龙,连李昭寿的脸色也黑下来了。若是这一次的事情泡汤,不用问,那颗金印自然是到不了自己手里了,至于往后升官发财,更是想也别想。正在气闷,忽听李允阴阳怪气地道:“咱们全都是杀头的要犯,朝廷肯既往不咎,还给咱们加官授爵,已经是天上掉下馅饼,偏有人非要得寸进尺,要什么不削兵权的许诺,这可好,万一触怒了大帅,大伙儿一块死在这里也罢!”任乾也跟在旁边说了好几句不咸不淡的风凉话。

张元龙越听越气,猛地一掀桌子,茶碗茶杯咣啷啷碎了一地。正要发作,忽听门外有人笑道:“将军何必如此恼火?”却是喜润走了进来。众人见他回来,都围上前去打听消息,张元龙虽则拉不下脸,无奈更是放不下投降这一等一的大事,也厚着脸皮凑了过去。只听喜润道:“蒙大帅宽宏大量,已经答允就此事专折上奏,请求朝廷允准。诸位将军何不就在此地等待几日?”众捻首面面相觑,都不愿意在对方地盘上耽搁,李昭寿咳嗽一声,道:“听说大帅是当今皇上没登基时就追随左右的,在皇上面前说话十分管用。上回兄弟的记名提督,就是大帅一口答应,跟着朝廷便准了下来。”看了看旁人,道:“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李某今天把话放在这里,兄弟信得过大帅,这就献了滁州,听凭处置!”李允本是同他商量好要一搭一档唱戏的,见他如此,当即同声附和。跟着孙葵心的妹夫、任乾的堂兄弟也先后点了头,事情至此,也不由得张元龙不肯了。

于是喜润便教取公鸡、烈酒来,罗泽南亲自出来与众人歃血为盟,各自饮了一杯,诸捻首领了清军旗帜之后,便各行各路,回归本城去准备纳降事宜。罗泽南这边也分派部队准备接收城池。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