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大传

楔子(2 / 2)

棣华协力,那就是说弟兄要同心协力,上阵打仗才可保必胜。可是许多年过去,奕詝却觉得自己与老六之间产生了一道深深的隔膜。他清楚这道隔膜的由来,可是却没法子去消除。

殿前放鞭的噼啪声吓了奕詝一跳,他抛开杂乱的**头,把凝望着空中的目光投注到拜舞山呼的百官们身上。在他们之中,有一个最显眼、而又是奕詝最不愿意去注意的人:恭王奕訢。

*楔子二*

习惯于早起的紫禁城,在日出之后迎来了第一波寂静。午夜时分便从床上爬起来,穿越了半个京城前来朝拜的王公官员们鱼贯散去,只留下中和乐声的余韵,搀着鞭炮的火硝气味,在楠木竿头的五色八角圆灯笼之间萦绕不绝。

恭亲王奕訢敷衍过大朝,唯唯诺诺地应合了一番皇帝哥哥的手足友爱之情,继而迫不及待地回到位在银定桥的恭王府。

一进他自己的天地乐道楼,奕訢立刻大松一口气,随手摘下大帽子来向身后一丢。小太监易得伍手脚麻利地飞身一扑,恰好将帽子抱在怀里。

奕訢略带惊讶地瞧了他一眼,笑道:“不错,爷这些日子没白教你踢球。”易得伍兴奋地一笑,道:“爷,咱们今儿个玩什么?”

易得伍十几岁上入宫,不久便给分到六贝勒手下当伴游太监。可以说,他们两个人算是一起长大的。先皇驾崩,继位的不是六爷,易得伍虽然知道太监不得干预政事,可是心里也难免替奕訢不平。论才识,论学问,论魄力,六爷哪一点比不过当今圣上?这话说出去是要杀头的,易得伍连想一想也都觉得毛骨悚然。

朝廷内外,与易得伍一样看待这件事情的人不少。可是当事人奕訢本人,似乎却并不怎么在乎才能不如自己的哥哥靠着诡计谋取先皇的欢心,抢走了原本该属于他的皇位。甚至于后来朝野之中谣言纷起,说先皇临终之时本来是要传位与自己,只是因为写密诏的时候被小太监偶然窥见,泄露出去,先皇心中不悦,这才故意改成了四皇子,奕訢听了也不过一笑置之,还告诫身边的谙达、太监,不得出去满口乱说,招摇生事。

然而六爷身边亲近的人,包括易得伍在内,却都能看出六爷的失意。遗诏颁布的当日,奕訢赴圆明园迎梓宫回来,便一个人关在房里喝起了闷酒。在易得伍的记忆之中,六爷从没有喝得这么醉过,以至于次日一早他们担心之下强行开门进去的时候,发现六爷仆倒在酒坛当中,已经不省人事了。

先帝大行之日,皇子却纵饮大醉,这传出去可是要命的话儿。还好侍监首领张舜文临事不乱,急忙关上房门,将一众太监宫女尽数赶了出去,只留下信得过的些许,又是灌醋,又是灌醒酒汤,好不容易才把奕訢折腾醒来。至于先皇丧事须要参与,也只得谎称哀毁过度以至病卧不起,好歹瞒了过去。可是令人害怕的是,六爷只睁了睁眼,一扭头又接着呼呼大睡起来。这一睡就是十来天,等他再度醒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的巨轮已经开始隆隆转动,把中国导向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向。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