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刘六和陈慎也正式被兵部受了游击的官职。
明磊和阎尔梅商量了一下,也征求了俩人的意见。最后出现在兵部的刊文上的是:游击陈慎,字慎之,别号楚滨;游击刘国华,字初云,别号小楼。
刘六的名字是明磊特意起的,本来想叫国庆、卫国之类更俗的,阎尔梅就是不答应,只好取中华建国之意了,刘六很满意,但陈慎还是觉得太怪了,一个劲地摇头,依旧刘六、六哥地浑叫,死不悔改。
明磊和陈慎商量,刘六最近迷上下围棋,只是水平一直没有长进,明磊管他叫臭棋篓子,于是依着陈慎起了别号小楼(小篓)。这样,陈慎台面上称呼刘六为国华,私下里,刘小篓的称呼在军营中广为流传,刘六也不以为意。
这时,从北方逃来的流民还是不少的,许多有经验的散兵也混杂在其中。明制,卫所的编制是五千人,也就是说指挥使所辖的士兵不能超过五千人。但明磊告诉刘六诸人,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要他们多多招兵。当然还要守住宁缺勿滥的原则,多留心流落来的李自成的旧部和明朝的边兵,毕竟只有这些人的战斗力和素养在当时汉军中才可与关宁铁骑抗衡。
一开始,刘六他们进行得并不顺利。明磊灵机一动,命令士兵委员会负责招兵事宜,还让他们找了些能言善辩的组织了宣传队。还别说,有他们到流民中去现身说法,效果出奇的好,一时间,竟有了两三千人的规模,士兵委员会的规模也同时扩大。
刘六很是好奇,就拉上明磊换了身破旧衣裤,偷偷溜出营寨,缀在一支宣传小分队后面。只是走上这一趟,明磊就觉得受益斐浅,刘六一定是个侦察兵出身,什么地方要急跑,什么地方要猫腰,甚至趴下,真是进退有度。明磊一个劲地夸奖,刘六的黑脸不觉犯了红光,平地里,跟骑兵要离着多远,跟步兵要多远,象这样的丘陵,又应该怎么办,刘六是越说越来了精神,俩人不觉跟出了十里地。
爬上这个土包,下面是一个大镇子,恐怕有千户人家。从高处看,迷宫般的村内,密布着百条以上的街巷。两侧房子高大而封闭,巷子窄而幽深。一律的白粉墙,黑黑的黛瓦。刘六笑了笑,“这镇子大概是以五行九宫布局的,里面以前一定出过高人。”
“你行阿!真知道,还是蒙我呢?”
“你懂不懂排兵布阵啊!这有什么啊?瞧,镇子口的那个高塔叫抟云塔,旁边的院子准是文昌阁和土地祠,这些都是乞求文运而建的,那里准出过当大官的。”
明磊暗付道,原来小子还留一手,以前从没听他提过布什么阵啊!
两个人走到镇子口,院门的匾额印证了刘六的预测,小子的嘴又咧了起来。这里已经聚集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下千人,一看就是逃荒的,在那里吵吵嚷嚷,最前面是四五十个大汉,手持兵器,从后面看不到脸。十来丈外的镇子口立了两排圆木栅栏,二百来号男丁手持兵刃站坐一团,怒目而视,一声不坑。
明磊手下的这十来个军士,站在中间,把这两伙人隔了开来。明磊他们听了听,原来,镇上的人不许难民进去,而难民中有一伙散兵,也不是好相与的,明磊的人正在两旁解劝。
果然,一个个小嘴叭叭儿的,动之以礼,晓之以情,明磊听着不住地点头。特别是为首的青年,二十岁不到的年纪,一嘴浓重的河南腔,微黑的窄脸,脑门不宽,一双小眼睛却分外有神,微微的胡子查,大嘴巴、薄嘴唇,还有些地包天,反而显得十分的执拗和坚毅,个子中等,很结实,一身哨长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