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瞒天过海
春节刚过,一场数十年来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锡林郭勒盟到哲里木盟(通辽)的广大地区,蒙、回、汉、鄂伦春等十几个民族二百多万人受灾,大批牛羊冻死,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仿佛永不停息的大雪之中。哲里木,这个在蒙古语中义为议和聚会的地方,一时间聚集了二十余万面临饥饿倒毙的各族人民,西面的热河三十余万人民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南京中央政府得到消息,立刻呼吁国民向灾区的各族同胞伸出援助之手,二千多吨的救灾食品和衣物帐篷汇集南京运往承德,东北军也在沈阳组织了七百多吨的粮食率先送到哲里木盟。由于大雪已将承德通往热河的公路阻断,中央政府数列火车的援助物资只能通过东北军代为运送,中央民政部视察团三十多名官员在东北军相关部门的陪同下进入上述地区开展工作,视察结束后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前往沈阳会晤,并对东北地区的几个主要城市进行慰问考察,一个月后代表团圆满完成任务起程赶回南京,不为人知的是他们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个驻兵热河的可行性报告。
张学良面对五十部先进的无线电台和五门迫击炮及生产技术图纸、五百挺捷克式轻机枪欣喜不已,看完刘存的密信后张学良对南方的军工生产水平由衷赞叹。一星期后,炮管长一点一五米。口径为八十一毫米,重量为二十公斤射程两公里的迫击炮在沈阳进入秘密仿制阶段,一种新地通讯密码也开始使用。
三月下旬的广东湛江南三岛,这个只有一百余人的小渔村突然多出了八百余名矫健的“渔民”,他们经常和当地村民出海捕鱼,虚心向渔民请教各种与海有关的知识,但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顶着寒冷的海风在海面上划动着一条条小渔船,有时又潜到水里推动渔船舢板前进。不少的渔船和舢板上面载着一个金属圆筒,这群年轻人就这样反反复复不知疲倦地重复着这些无聊地事情,因为长官告诉他们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成为幸运地特种大队“海鹰分队”的首批成员,不久将有机会为华夏军队增添崇高的荣誉。中央集团军一个新组建的“海龙特种大队”则在琼崖海滨开始了科目繁多的艰苦训练,不时有一两艘南海舰队的战舰前来配合。
三月五日,华夏国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宪法》、《国会组织法》、《民族地区自治法》、《刑法》等重要法案;第一次将“华夏国民之合法财产享受法律保护不可侵犯”写入宪法之中;关于军队地领导权问题由于各地代表的反响不一。会议决定将在明年的五届二次会议中解决。依据宪法精神,大会通过了“成立只向国会和国家政府主席负责的国家最高法院及国家最高检察院”的相关决议,这两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机构经过六个月的筹备和层层选举后,他们将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日起独立行驶宪法赋予的审判权和司法权。
对于华夏大踏步地体制改革,世界舆论褒贬不一,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媒体一片赞扬,纷纷表示对华夏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主动提出派遣相关专家团协助华夏进行各领域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此举受到以刘存、宋子文、蔡元培等绝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欢迎和感谢,民间各界更是对政府的态度大加赞扬,对祖国地强盛充满希望!德、俄等国谨慎地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华夏的改革不容乐观,日本媒体则幸灾乐祸地声称,他们将非常高兴地等着华夏“混乱时代”的到来。看到日本的报道刘存心中暗自高兴:日本人预言华夏将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各地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进行抗争和抵制。甚至有发生兵变的可能,权力被大大削弱的执政党和多如牛毛的在野党只会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争权夺利之中,而以刘存为首地少壮派不但会失去元老们地支持,手下大量的看不到希望地信徒将会离心离德四分五裂。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评论,华夏政府都在贯彻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毫不犹豫地进行着自我完善,通过社会舆论的大力宣传和推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各级政府先后响应了决议,逐渐以设立各级法院和检察院为工作的突破口。一步步向中央政府靠拢。随后蒋介石也在和李宗仁、白崇禧商议之后。首先在北方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同步推行新政。
四月一日,蒋介石在刘存的请求下。秘密前往上海租界,通过与日本人素有来往的虞洽卿向日本政府转达口信:如果日本军队愿意出兵伯力或海参崴一线,华夏军队也将由察哈尔一线进入外蒙广大地区,一同对付企图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的俄国人。日本三菱银行远东代表渡边荣二一口拒绝了虞洽卿的请求,说什么正当商人不会参与政府间的行为,可当天晚上这一消息就已经传到了东京。一个星期后,渡边荣二以贸易商洽的名义,带着一位四十多岁西装革履的男子来到虞洽卿位于法租界的府邸拜访,一番试探之后来人对毕恭毕敬从容机警的虞洽卿感到十分满意,这位一直与日本商界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华夏富商,长期以来以其执着的“日本情结”深得日本人的信任,但是渡边荣二带来的客人始终没有透露任何与口信有关的消息,他只是简单地进行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就聆听虞洽卿与渡边荣二的对话,从不对两人谈话的内容发表意见,唯一地表现是从摆满古玩的陈设台上拿起虞洽卿和蒋介石合影的小像框。晓有兴趣地观看起来。
事实上,日本人一直对自己北方四岛对面的那片陆地充满野心,早在十年前日本人就通过不择手段的探测,发现那片土地蕴藏着众多的资源和宝藏,不远的距离加上岛国人对陆地地向往促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但是与其相比华夏以懦弱地政权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资源更令日本垂涎,既然能以很小的代价就能在条件更好的华夏轻易达到自己的掠夺目的,日本人没有理由不去占据和奴役!因此。蒋介石地提议哪怕充满诱惑也不足以打动日本人的贪婪之心,他们之所以急切与蒋介石联系。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分裂华夏的希望:早就有亲日倾向的蒋介石不但与日本人有过亲密的接触,而且今非昔比手下军队急剧膨胀势力大为增长,可以说整个华夏的北方大部已经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蒋介石事实上已经有能力成为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北方之王!如果通过策动蒋介石能够达到再次侵占华夏地目的,没有理由穷兵黩武用伤筋动骨的愚蠢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毕竟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如果没有新的活力注入整个大和民族将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进入五月。蒋介石位于北京城中南海地大本营突然热闹起来,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亚洲各国记者频繁对其进行专访,蒋介石的各种言论也通过各国媒体频繁出现于大众面前。就在他志得意满逐渐展露野心的时候,《美联社》记者鲍曼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这篇“华夏北方的隐患”一文对蒋介石控制区以及陕甘宁地区的未来走势提出了置疑。两天后,《泰晤士报》特约记者珍妮.泰勒的文章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她以自己独特地视角在题为《妥协地代价》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华夏目前的领导层:刘存,这个有着强烈爱国心地华夏领导者。以一种悲天悯人柔懦寡断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文章被转载到华夏国内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民对国家的前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忧,在经过对众多历史的追溯之后,人民纷纷呼吁以刘存为首的中央政府挺起腰杆加强管理力度,其中胡适的“乱世重典”的提议得到众多国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