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

第四卷 同仇敌忾 第十七章 时至运来(1 / 2)

第十七章时至运来

刚刚过去的一九二八年给华夏人民带来无数的喜讯,其中距离新的一年仅剩三天的时候,东北传来的消息让全国人民极为振奋:十二月二十九日,张学良将军摆脱日本人的野蛮强加的影响毅然通电全国,庄严宣布改旗易帜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华夏在名誉上获得了祖国统一。

张学良的光辉形象连日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全国各界军民如雪片般的贺电和慰问电几日内将张学良的大本营淹没,东北军大本营所有人都欢欣鼓舞时,只有机要局长显得痛苦不已:他的五部无线电台因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冒烟了!

中央政府的反应十分迅速,大力颂扬张学良将军心怀祖国造福人民的爱国风范和功绩。与张学良进行几次联系接洽之后,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六日,刘存与刚从欧洲访问归来的总理宋子文一起,带领中央政府慰问团前往北京与张学良会面。

从山海关到承德、隆化、沽源一线,华夏军队早在半个月前就进入了紧张的戒备状态,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的第一、七、八路军北移了五十公里,蒋介石的第二、八军团进入承德、隆化地区加强防线的厚度,驻扎在北京城的何应钦第一军团和集团军情报局长戴笠密切配合,刘存麾下幕前幕后的情报系统也在紧张的开展监控搜捕工作,将整个北京城肃整了数遍以保证此次会晤的绝对安全。华夏海军渤海舰队地二十多艘战舰游弋于浩瀚的渤海湾进行海上警戒。

一月二十日上午十一点,张学良乘坐的专列缓缓停靠在北京站一号站台上,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尚未踏下火车的张学良一露面就被欢呼雀跃的人民和无数的彩旗、标语感动得热泪盈眶。在雄壮地军乐声中,刘存、宋子文、蒋介石和李宗仁等人带着真挚的笑容向他迎面走来,张学良一行走下火车快步迎上,一双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在前往中南海地路上到处是欢迎的人海和震天的欢呼。让张学良一行激动之余深感欣慰。

两天的会面彻底打消了张学良以及众多东北军高级将领的顾虑,刘存对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易帜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甚至用上了“民族功臣”、“居功志伟”这样的颂词。随后刘存代表中央政府向张学良表示,东北军地建制不动分毫予以保留,授予“华夏东北集团军”番号,除派驻中央军委按惯例派遣的联略人员之外,不干涉东北军内部的建设和管理。张学良一行大为安心的同时,心里涌起了深切的感激之情。

宋子文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三年内不干涉东北地区的财经政策。东北所有财政收入由最高行政长官张学良自行管理,三年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商议。此举得到东北军的大力支持和拥护,让接下来的关于交通运输、公路建设、投资贸易等问题迎刃而解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

张学良代表东北军向中央政府郑重宣誓:服从华夏中央政府地领导,用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华夏军队的荣誉!

临别的前一天晚上,刘存和张学良单独进行了会谈,在方圆五十米都处于严密的封闭空间中,两人敞开胸怀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流。

刘存开门见山地说道:“张将军,你的决定是我华夏万民之福!同时也让你在东北的处境更加艰难啊!”

张学良听了非常感动。他万万没有想到刘存一开口就能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他有些激动地说:“刘主席,我能否高攀一下称你为伯庸兄,你就直接叫学良的表字行了!先父在世时常提到你,偶尔开玩笑也拿学良和你相比还恨铁不成钢地骂上两句。日后,学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伯庸兄的指点和关照。”

刘存开怀一笑:“大帅他老人家坦诚磊落爱家爱国,一直是我深深敬佩的前辈!好。我也就不客气叫你作汉卿了。”

张学良微笑着问道:“我发觉对于蒋总司令的迅速壮大,伯庸兄似乎没有什么意见。前几天我军中将领在一块聊天时都觉得伯庸兄宽厚重义,但也有人说可能铸成隐患,我想你既然默许这事的进行,一定有其内在的道理,但学良鲁钝冥思苦索不得要领,不知伯庸兄能否给学良提点一二?”

刘存略为一顿认真说道:“这么吧,我先打个比方,如果这次我们联合之后,我整编你的队伍再任用我地亲信。你肯定不会同意吧?逼急了说不定和我打上一仗也极有可能。再一个就是北方数十年来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再也经不起糟踏了!你可能也发现你治下地许多东北人还有大量的华北人都迁往南方了吧?人民不就是求个一日三餐安安稳稳地生存环境吗?”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