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

第二十章 求同存异(下)(2 / 2)

听到掌柜的话李主任也问道:“你开这馆子也不容易,本地的官员有没为难你的?”

掌柜的一听笑了:“怎么会呢?要是这样我就去监察局告他!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们梧州可是一视同仁的!像我这小店除了水电和房租,每个月交一块五钱的税就行了,倒是卫生检查的人时不时来看看,嘴巴罗嗦点但态度不错,没人为难我们,这不,我大儿子去年考上了政法学校读税官这科,明年出来了大小也是个官了!哈哈,让各位见笑了!哟!菜来了,请各位先生慢用。”

望着掌柜离去的背影周先生感慨良多,这个从江西农村来到梧州的掌柜言语间竟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个农民的儿子在这里竟然能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广西的官员培养学校而不受排挤歧视,证明广西的民政是开明成功的!

张成殷勤地劝大家吃菜,刘存不知为何与周先生提起了绍兴黄酒和红烧狮子头这道名菜,让周先生非常惊讶,周先生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刘存时他又一个劲地赞扬赣南泡椒竹笋的好味道。

吃完饭用了杯茶水大家离开小饭馆,向北走了十几分钟来到杂乱的工人住宅区,进进出出的人匆匆忙忙,五个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市政卫生工人正用三轮车往外拉走满满五车的生活垃圾,刺鼻的气味让人不禁眉头一皱。周先生径直向狭窄的弄堂里走去,其他三人紧紧跟在他后面。

春天潮湿的空气仍微微寒冷,一个身穿蓝色土布右襟唐装的老太太和一位双目失明怀有身孕的中年妇女坐在门口的矮凳上晒太阳。周先生来到她两人面前蹲下和气地问好然后聊起了家常。抄着贵州口音的老太太看着衣衫整洁的四人有些防备地问道:“几位先生到这来是找人的还是有别的事?像你们这样有身份的人除了管委会的人就不会有别人到这来的。”

周先生笑着解释道:“大娘,我们不是管委会的人,我们要找的人已经离开了,我只是想问问你老人家高寿?如今生活过得咋样?”

大娘张开没剩几颗牙齿的嘴回答:“喔,我说呢,原来这样!我今年六十五了不中用啦!全靠在船厂干活的儿子养活,这不,儿媳妇前年在安龙(贵州西南部)被飞来的炮弹炸瞎眼,房子也倒了孙子也被压死了!没办法我们一家三口流落到这里,总算安顿下来。”

周先生同情地问:“老人家,你儿子一个人能养活三个人吗?”

“一个月他能赚八块钱,凑合着也够了,省点用还能剩下三块。过两个月我这瞎眼媳妇要是给我再生下一个孙子传宗接代,我就算是死了也能瞑目了!现在得拼命攒钱,好在前几天管委会的俞大姐说政府见我们困难,到时生孩子由政府出钱救济,我心里也安了!”老人高兴的回答。

周先生大声祝福老人:“我们祝大娘你到时能抱上个大胖孙子!”

和善良的老人告别之后周先生要求到社区的管委会看看,四人进入社区简陋的接待室,一个精明能干的中年妇女迎上来询问有何事,周先生看了看身后的刘存示意去回答。

刘存笑了笑对中年妇女说:“我们想找管委会的俞大姐了解一些情况。”

“你们是?”俞大姐这时才注意看刘存,眼色慢慢从疑惑到惊喜最后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刘……将军?是您!我认得是您将军!两年前我在我父亲的小粥摊上见过您和陈省长!天那……我……将军……”

刘存笑着拉过她的手到木长椅上坐下:“大姐坐!两年前你见了我都没事今天怎么这副样子?我记得好像没欠你家的粥钱吧?如果真的欠钱那一定是你们的陈雄省长,那家伙以前常干那种吃了东西不给钱的事。”

刘存的话引得众人开怀大笑,俞大姐也轻松了许多,于是在周先生的询问下将整个社区的情况向大家作了汇报,当周先生和李主任听说小小的管委会竟然有四十多万救济基金时都惊讶得睁大了眼睛,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政府的拨款不到五万,大部分都是先富起来的工商业主捐赠的。许多外来人口到这里住上一两年后,大多搬到政府投资建起的条件更好的可分期付款的救济房区居住。搬进前只需一次性支付二十大洋然后每年付三十大洋,五年后房产就归自己所有了。

回来的路上,周先生和李主任全都低头沉思一语不发,连刘存提出是否到工人联合会去看看的建议也被婉言拒绝了。

晚上,周先生和刘存两人来到那家德国人开的西餐馆,还是坐在刘存上次和中央主席坐过的那两个座位上,经过将近五个小时的亲切交流彼此都受益非浅。刘存表示全力支持将要发起的北伐,如果周先生需要,可随时来人来信提出要求,刘存一定会为统一祖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分手时,周主任笑着问刘存对自己有何建议,刘存犹豫了一下随即轻松地说出了一段话:南方长不出苹果北方种不了荔枝,外来的物种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土壤。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武装起来的军队,要达到目的太难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嘛!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