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

第十一章 人才难得(2 / 2)

孙逐良被刘存看穿心事不由两颊发烫,一狠心鼓足勇气霍然站起抬头挺胸铿锵有力:“逐良定不负将军之信任!”

刘存微笑着说:“我知逐良定能不畏挑战甘当重任,好样的!张成,你与逐良多日不见,趁这两天还能在一起就多聚聚吧。离开我这里之前,我有句话要对你们说,以后表明心志之时,要用‘祖国’二字代替‘将军’!”

张成孙逐良对望片刻,坚定地回答:“是!”

※※※

刘存拿起桌上黄绍竑的推荐信以及情报局内务处的调查报告重新看了一遍,被谢达材这个作战勇敢铁面无私的中尉连长勾起极大兴趣。

谢达材今年二十三岁,三年前毕业于武昌军需学校,同年回广西,先后加入过谭浩明部和黄飞虎旅任少尉军需官,皆因严守军规拒绝扣饷而受同僚排挤孤立,一怒之下愤然辞职回家种地。后农逸飞得知其才,即前往招至手下委以中尉连长一职,讨贼军占领藤县之后随农逸飞投诚。在智取丹竹一役中表现出色,所有军务安排得有条不紊,随后之智取平南亦冲锋在前临危不惧,带领所部连队一马当先占领弹药库。战后伍延飏前去补充消耗竟被拒之门外,爱才的伍延飏只能老老实实找黄绍竑批准并将此事告之,黄绍竑颇为惊讶前往探视,为其严守规定忠于职守而感动,深感置之前线甚为屈才,于是向刘存举荐。收到黄绍竑的信刘存即指示内务处前往谢达材家乡和军中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刚正不阿坚毅耿直,是个难得的军需人才!

刘存刚刚设立了军需处,希望尽快规范军需申领,建立较为完整的军需制度以提高军队效率,可军中战将如云偏偏没有一个精通军需事务之人,若要从民间招聘,精打细算之人比比皆是但毫不了解军中事务,前线战事日紧随时再起战火实难再作等待。如今出现谢达材这个人,而且身份清白经历战火熟悉军中事务,正是刘存梦寐以求之人才,要尽快调回大营,否则难保何时殒命沙场。

想到此,刘存立刻拿出委任状迅速填写随之盖上讨贼军大印。于是,一份讨贼军中军衔提升级差最大的文委任状就这样诞生了。

走出总指挥部刘存来到政府办公室,叫上办公室主任叶盛强就往城西军校工地赶,刚出政府大门就碰见议长谢长庚,三言两语谢长庚也兴致勃勃地一道前往。

工地上已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繁忙,只有二三十个工人在做最后的平整和清理,工程进度与工程计划完全一致。仔细检查工程质量之后刘存非常满意,对身边的谢长庚说:“谢议长独具慧眼,给我推荐的这个工程队还真不错。”

谢长庚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有将军这句长庚还真不敢据实相告,此工程队之工程师乃家姐之子,四年前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受雇于穗港两地有名的华亨建筑,收入颇高然心志亦高因而郁郁而不得志。六月下旬接其母家信知我梧州已是革命军之治下,持怀疑之态度回来一观,半月后连声赞叹从此不愿离去。恰好军部要改建西营,长庚便冒昧推荐,唯恐差错因而一直对将军隐瞒此关系,还请将军见谅!”

刘存一听精神大振,态度极其和蔼:“谢议长何来此言,刘存尚未向您致谢呢。有一事刘存向议长请教,在我梧州及方圆数县,有多少如同议长和议长外甥这般留学海外之人?”

谢长庚细想一会徐徐到来:“梧州自古为通商之地,远渡重洋之人倒是不少,然读书之人长庚识之甚少,城中只四、五家族有子弟留学,其他就不清楚了,倒是长庚外甥或许知晓,他就在那个屋檐下,不如我唤来询问。”

顺着谢长庚的指点,刘存看到一个戴着眼镜,身穿白色衬衣黄色西裤的高个青年在那写写算算极为投入,摆手拦住就要前行的谢长庚,对他和办公室主任叶盛强说:“我独自过去。叶主任,你和谢议长统计一下,一定要把留学人员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弄清,如今百废待兴人才奇缺,要想尽快实现革命之理想没有人才怎能办到?所以我们应该不拘一格求才用才,只要他心中有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行!”

望着刘存离开的身影,谢长庚和叶盛强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拿出纸笔投入工作。

屋檐下,两个年轻人在交谈,从开始的拘谨到最后的热烈,从粤语到英语再到国语,还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

半个小时后,梧州政府的第一任建设局长产生了,他就是议长谢长庚的外甥,留学归来有四年实践经验的青年——唐格!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