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煌煌大唐

第268章(2 / 2)

老亢头摸出了唐火,点起了旱烟,嗒嗒地抽连起来。

良久,才听他道:“既然这印子钱挣不到钱,那不做这个买卖,也是可以的。”

常家家主常彪迟疑了一下,道:“可是,老爷子,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担心的是,乡亲用钱会不方便。固然,朝廷和唐人也有许多银行,可是那审核的程序,听着就繁琐!若是乡亲们急着用钱,又过不了人家的审核,那可怎么办?”

众人都纷纷点头。

常彪说的也在理。

虽然说是高利贷,但是在这个年代,人们重乡土情分。毕竟,大家乡里乡亲的,商人们呢,又将就和气生财,因此,固然高利贷的利钱很高,可是真正在做这个高利贷的时候,遇到乡亲们不凑手的情况,或者是有个什么事儿需要拖延一下,他们这些晋商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让一下,或者是宽限几日,或者是看情况,减免一些利钱。

这些,都是常有的。

老亢头一皱眉头,忽然一敲旱烟,道:“既然国法如此规定,那,那我以后借乡亲们银钱,就按照国法来做。”

“老爷子!”

“老爷子,三思啊~!”

“是啊,老爷子!”

老亢头道:“我们做买卖的,讲的是和气生财,讲的是人气!印子钱固然是来钱的买卖,可到底有损阴德。更何况,比起这利钱,人和更加重要!我们的买卖能够做到今天,靠的就是诸位相与的帮衬。”

老亢头明白,若是他们的印子钱还那么高的利息,日子久了,乡亲们固然表面不说,背后还是为议论纷纷的。与其是这样,还不如按照国法,降低利息。跟朝廷和唐人的银行一样的利息,却比朝廷和唐人的银行要便利,这才是留住乡亲们的心的法子。

有了乡亲们的支持,就有了人和,才会有财源滚滚。只是这事儿到底还是要跟同行,也就是晋商们的另外几家说一声。

常彪和曹文是立刻表示,他们也赞同。

实际上,在背地里,曹家和常家已经这么做了,为此,他们还按照唐律缴纳了高昂的保证金。虽然让他们承受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却也让他们获得了银行业的从业资格。

不过,就是以曹家和常家也不得不牙疼地表示,这保证金也实在是太巨大了,就连他们,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有了亢家老爷子打头,又有常家和曹家紧随其后,这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然后,伍秉鉴就问起了新式纺织作坊的前景。没有办法,他在两广的时候,那两广的官员和宣徽府衙门也没有向他们广州的商人展现新式纺纱、新式织布机,所以,他很想知道为什么。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