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自己上前抽出《金钗记》的第一册 ,丢给许文华:“其实我是真的有写批注,你觉得怎么样?”
许文华虽然不太容易感到不好意思之类的情绪,但是在连翘家看到自己的小说,这时候又被逼翻自己的小说,多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这类似于‘公开处刑’了。但是不看又不行,只能翻开了小说的第一页。
许文华的小说是墨刻,都是雕版印刷的黑字,连翘的批注特意用了朱砂写,是鲜红的。与印刷的标准字体不一样,连翘的字体显得又小又圆,女孩子的闺阁味道一下就出来了。
这个女孩子或许是小心地磨了朱砂,然后在临窗的书桌前读书,反复读他的小说,然后心有所感做出批注。
还不只是批注呢,连翘就像是后世对待手账本一样,还会给批注做装饰,偶尔也用到‘小图’和‘便利贴’一样的信笺。毕竟只是普通的文字批注实在是太普通了,也不能满足连翘的需求。
连翘还提醒许文华:“小心一些翻动,里面粘了好些信笺,要是翻动地太厉害,说不定就散掉了。”
连翘的批注确实做的很用心,有的地方似乎是对小说中出现的某种小摆设的考据,有的地方甚至会探究一下一个人物脱口而出的方言,追究一下人物的籍贯。还有的时候会根据一个人的姓名,猜测一下人物命运......
至于正经要做批注的各处伏笔,字就更多了!有的地方连翘的注释写在信笺上,都要超过这一页小说的字数了。
连翘见他在看,还笑着道:“我猜测的人物命运对吗?小说还没有到中盘,我还有些不能确定呢!”
就像《红楼梦》一样,很多人没有读过后面四十回,还是能够根据前八十回的内容做出比较科学的续写。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是符合了前八十回暗示的人物命运,有的东西一开始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很多优秀的小说都是这样的,前面的内容从来不是没有用的,后面的结果也必定有自己的铺垫。只不过有的人能看出来,有的人对于过于隐晦的伏笔没有多少敏感度。
许文华显然已经看到了几处关于人物命运的猜测,丢下第一册 ,去翻最新的单行本,最新内容中果然有更多更精细的猜测。放下书,他的表情相当微妙。一方面连翘用这种行为充分地表明了她对他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种不太开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