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很奇怪,读者对小说的了解超过作者本身什么的,但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很多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地太深,只是顺着自己的感觉就写下来了。有的时候人的感情比理智要快一步,小说作品中呈现的感情会让作者本人都吃惊呢!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自传型作者了,其实他们很多都是截取了自身,或者身边人的经历,然后写成的小说。他们有的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实际上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的作品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不过这种程度的了解并不容易,也不是遍地都能找到——这就好像有一个人比你自己都要了解自己一样。不是找不到,只是很难而已。
但是如果是连翘做到了这一步,那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和连翘交往越来越深,大家都觉得连翘是那种做出什么来大家都不会觉得稀奇的人了。就好像只要她想要去做,就什么都能做到,完美地契合了她的小说风格呢。
“做个批注?”连翘笑了起来,指了指自己书架上只有四五册的《金钗记》:“这离完结还早着呢!这时候做批注?且等他写完了小说再说!”
就像《红楼梦》在后世有一个‘脂评本’一样,就是带着脂砚斋注释的版本。一本小说写的好,然后又有另一个名人做了一个非常棒的注释,那么在小说印刷出版之后,在出一个注释本,这是很正常的事。
说起来注释最多的应该是四书五经那种典籍,历朝历代都有大家做注释呢!然后受到认可的注释版本又能大卖,对于书商来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连翘如今也是大神了,东华书社一边出版她的新书,一边还想和她商谈出注释本的事情呢!之前已经出过插图本了。注释本和插图本对于书商的含义差不多,都是圈钱的手段。
毕竟那些已经出版过一遍的书,除非是印刷数量不够,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不然原版原样地再出版一遍,那也是没有好效果的。但是换成是插图本和注释本就不一样了,对于粉丝来说,收藏一两个不同的版本算什么?
况且插图本多了插图,注释本有其他大家的注释,往往能替自己解疑一些自己没有看懂的部分,明白作者作品的更多妙处。对于大多数有钱买一套小说的粉丝,往往也不会吝惜买第二套第三套。
而买了第二套第三套,后面再出各种不同的版本其实也就更容易接受了。要么不要,要么就一整套,买过动漫角色手办的人应该很懂这种感觉,心志不坚定的人很快就会陷入这种强迫症一样的陷阱中呢。
所以手办厨们经常说,只有没有这回事和完全沉迷的差别,不存在一次两次这种浅尝辄止。
不过所谓的注释本都是在出完最开始的小说原本之后才会有的,现在小说还未过半,就谈什么注释本,实在是太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