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辱也,切莫悲悯自己,要放眼于天下,大爱乃爱天下,大仁则必舍小义。王者之心当能藏污纳垢,化腐为金,王者之仁义,与普通子民的仁义大不一样,社稷昌盛,才乃苍生之幸,国家之幸,天下之真英雄也。”(注释一)
言罢,暄景郅随即便收了掌心中的带钩,冲着北豫淡淡一笑:“你送我的,收不回了。”
壬寅年冬月十二,是北豫见过暄景郅的最后一面。
注释一:这段话摘自《大秦帝国之崛起》,并非本人原创,只因特别喜欢欣赏,所以在此引用。特此声明!
第73章 沙场刀兵嗜血锋(四)
午后,自咸阳宫中传出的一道旨意只在须臾之间便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一日,满朝上下,文武百官,无一不对当今圣上的这道旨意议论纷纷,只不过,万事皆有轻重之分,便是朝下背后议论的何等澎湃,却绝没有一人敢在北豫面前有任何言论。放眼全朝上下,人人都各怀心思,或是明哲保身,或是借机蹚水,又或者幸灾乐祸冷眼旁观,以致于敢说话的,也只剩个中书局的杨千御。
暄景郅自仪元殿出来之后,便一路顶着越下越大的风雪回府,一辆丝毫不起眼的马车碾压着湿滑结冰的路面,一路徐徐穿过咸阳大小十三街,最终停靠在相府的正门前。
朱红漆亮的大门前,陆淇早已候在青瓦叠加、沟壑纵横的廊檐下。看着车夫拉着缰绳驱使马车在台阶前停下,陆淇几步并做一道便走在马车前替暄景郅撩开车帘,小心翼翼的扶着暄景郅下了马车,然后托着自家主子的手臂一步一停的向府中走去。
今日一早,便有门房处的家丁来向他禀报,道是宫中的李总管前来向相国传达圣上口谕。内宫总管李长亲自到府,其中之事自然非同一般,陆淇身为相府管家,多少年来能够将这整个府上大大小小的事宜打点的如此妥当,其本事自然是非同一般。是以,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便是稍一琢磨,也能猜个大概。
故而,晨日里扶着暄景郅上了进宫的马车,此刻又等在府门口候着暄景郅回府的踪影。进了府门,便有一顶四人抬的暖轿候在跟前,看着暄景郅拢着衣袖坐进坐垫极为厚实的轿子中,陆淇微一抬手,几个家丁便扛着滑竿稳当的向前走。从始至终,陆淇不曾说过一句多余的话,只是甚为妥帖的将一切打点的妥妥当当,由是,陆淇堪称暄景郅身边最为贴身之人。
当初北祁拜暄景郅为左相之时同开相府,本欲将位于咸阳十三街东口处的一处宅子赐给暄景郅开府理政,奈何暄景郅素来不喜招摇,又好清静,文人出身的他尤爱在住处摆弄些青松翠竹,故只是将弃置多年的暄家老宅略微整修了一番便用作了相府。是以,虽是堂堂一相国府邸,其间宽阔大小却委实算不得有多大,似乎也不过就是须臾的辰光,暖轿便停在了暄景郅的卧房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