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分卷阅读32(1 / 2)

他要盖房、成亲,也要花几千元。所以他不得不在建筑队捞钱作储备,为娶媳妇奋斗。

自云英当了他的部下后,他的心情就格外好起来。干活特别有劲,精神特别充足,说话特别客气,行动特别大方,对人特别宽仁。他尽量在云英眼里变得聪明伟大、作出世界上最完美的丈夫样板。

云英在他眼里,是最理想的妻子。她那窈窕身材,俊秀的容貌,熠熠有神的眼神,甜甜的笑容,清纯的品性,热情的态度,好似一块磁铁吸引着他。每天和她一起干活,是一种充实,一种快慰,一种享受。他强迫自己赶紧向云英表白,生怕她被别人抢走。

这天午饭后,他将云英叫在一个僻静处,哼哼唧唧问云英:“问你个正经事儿,你有对象了没有?”

云英甜甜地笑着,望着他那羞红的脸,感到有些新奇。这个人问这干啥?“没有。我还小不找对象!”

陈立君对姑娘的心理很知晓。世界上的姑娘嘴里总嚷着不找对象,可是她们心里比谁都着紧。

“现在的姑娘,谁也不当尼姑。你要什么条件,说给我听听,好帮你的忙呀。”

“现在不找。以后找个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我这样的“农业粮”,还能找上什么好样的。条件好的谁要土农民;唉,能在城市过一辈子多好哇。”

陈立君看得出、想得到,现在的农村姑娘都愿意嫁个城市吃商品粮的男人。s市吃商品粮的瘸子、瞎子、秃子、哑叭、罗锅儿都有媳妇儿。农村姑娘宁愿找个城市“残次品”,也不愿嫁给农村美男子。铁饭碗比什么都重要。要命的贫穷和饥饿形成了她们的务实精神----以食为天。好模样不能顶饭吃。一天半斤红薯面饿得你抬不起头来,过不了三个月(更别说十年),有人问你要馒头还是要好模样的男人。谁都会毫不犹豫地要救命馒头,抛却不能充饥的“好模样”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斗红高梁就能换一个大姑娘。两个窝窝头就能领来个小媳妇。六七十年代,三五百元就能从四川领个姑娘来。姑娘来前连自己丈夫的年岁都不知道。是丑是俊,是秃是瘸更别说。

情急不要脸,饿极要造反。活命什么时候都比爱情更重要。

云英愿找城市丈夫,立身保命,这是她最理想的要求。但她也知道,“商品粮”和“农业粮”基本不通婚,正像**中贫农不和地主结婚一样。

陈立君满怀希望,他感到自己虽不能完全满足她的婚姻要求,但基本上能实现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愿望。s市那么大,常年搞建筑,总离不开他们建筑队。以后他可以在市里租借或盖房安家落户。户口不在,从家取粮。虽然不是正式工作,建筑队挣钱也不少。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