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孤独的风景

【一】冬日絮语(1 / 2)

(1)12月:莫然隐者

刚刚度过了一个悠闲的假期呢!室友们都外出度假去了,带着他们的女朋友,天涯海角而不计成本地游荡,他们走时‘安慰’我说,现在寝室就剩你一个人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委屈了自己,我知道这句话隐的意思,不是好意,但我从不介怀,我知道他们在关心我,是的,他们总为我的现在的生存状态担忧,而令我担忧的是我的将来的生存状态,看着我一天比一天地落寞下去,他们似乎比我更加着急,我也总是安慰他们说,其实我也不是一个会时常感到寂寞的孩子,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及特定的场合才会突然失去了许多说话的欲望,然后目光就会变得异常地呆滞,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这样的,也不知道这种状态在我身上持续了多长时间,我想这样总是不好的,但我现在本改变不了,在我对一些事情还没有彻底放下之前,在我的行为可以不受我意识控制之前。

lc(我最为亲密的室友之一)这样问过我,你脑子里整天都在想些什么东西?对此,我回答不了,仔细想来,我真不知道我头脑里成天都想些什么,我想,在一切还没有在我头脑里形成较为清晰的轮廓之前,我的头脑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空白的状态之中,就像邓爷爷说的那样,中国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不知道我人生的空白阶段是不是等于邓爷爷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倒希望是那样的,起码,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能度过这令我作呕的空白,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毕竟太遥远了,我能考虑到的只是,我在未来的一个小时之内该想些什么,然后由我逐渐变得衰弱的神经传达到我相应的身体部位,最后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是真的,我能做的似乎只有这些。lc说我应该去做一个归隐山林的隐士,于是,我笑得很尴尬,是的,‘隐士’这个在古代看来是代表高尚、与世无争的美好词汇,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褒义词,反而带有些许贬义,而我只能引用陈道明的一句话来回复他的这句话,具体怎么说的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真正看破了红尘只有两种方式可以证明,一是死亡,二是出家。lc似乎没有听到后面那一句,他问,二是什么?我说,二是出家做和尚,于是,他就笑了,我也跟着傻笑了一阵。

谁说不是呢?

红尘中有那么多的世俗琐事还横亘在我们面前,我们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当然,所谓的建设祖国太假了,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责任就意味着对父母的赡养,对家族的振兴,对自己命运的把握,起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种族的繁衍,为了家族的传承,我们还是要娶妻嫁夫,然后生育子女,延续血脉。而对于我来说,红尘有你,我本无法释怀,起码,此时此刻我是这样想的。

话题说得似乎有些远了,我把这段文字的题目叫做‘寞然隐者’,隐士与寂寞。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寂寞的感觉。

也许,寂寞不该用‘感觉’这个词汇去描述,寂寞大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寂寞的人,时常会发呆,这是寂寞的第一行为反应,头脑一片空白,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其次,在发呆的时候,我们会借助一些东西来加以掩饰,就比如手捧着一本书,只是看着其中的一行,甚至一个字,这些都无所谓,我们本没有在看什么;也比如,手捧着一杯滚烫的装有速溶咖啡的杯子,任由蒸汽熏着自己的眼睛,忘了此时自己的眼睑上已经有了体的痕迹;就是这样,物化了的走神,还比如依靠在阳台上,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们会看得很清晰,他们的五官,他们走路的姿势,他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更比如我现在在电脑屏幕前打下这些文字,当然,这是最为高级的发呆了,换句话说,这就是最为高级的寂寞。另外一种寂寞就是较为隐蔽的寂寞,置身于人群却又隔绝在人群之外的沉默,人群的沸腾与自己毫无瓜葛,这种寂寞很容易被自己和被他人察觉。还有一种是隐藏了的寂寞,那是掺杂在人群之中的假装出来的欢谑,随着人群一同欢呼,一同沸腾,当一切欢愉停止下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到莫名的怅惘,不知道为何欢呼,为何兴奋。这种寂寞不易察觉,却很致命。

那么,何为隐士呢?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