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旱灾
满仓点了点头,再次劝道:“东家,只要你开仓放粮,所有的罪过都有我一人承担,挂牌子游街,我去!”陈太云摇了摇头,无可奈何道:“我储备的粮食只够咱们家的人吃上五年,一下子救不活这么多人啊,再等等,等等吧,还不到时候,到时候我自有主张”。
陈太云绝对不是那种自私自利的人,可孙子蜗牛的死始终像一片乌云笼罩在自己的心头,这笔血债他不会忘记,他早就暗暗发誓,就是全村的人全部饿死也跟陈家没有半点关系,他陈太云不是救世主,况且他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不久就会死去,一家人都要活命,这仅有的一点粮食还要维持儿子,孙子,两个媳妇和满仓一家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能打开粮库。
满仓眼里流着泪走出了门去,东家的心思他明白,陈太云的高风亮节令他一辈子佩服不已,跟了这样的东家,就是死了心里也踏实。他亲眼看着陈家一步一步兴起,又亲眼看着他一下子走向了衰落。嘎子沟的村民家家都收过陈家的恩泽,解放以前他们卑躬屈膝讨好陈家,解放以后却对陈家开始疏远,甚至孤立了。最可恨的是他们打死了蜗牛,如果单单是孙家干的也就罢了,可当时人们却是蜂拥而上,如果不是那条看门狗阿黄及时赶到,就是春生也性命不保。嘎子沟的村民这是怎么了?蜗牛死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对陈家来安慰一番,更没有人来赔礼道歉。难道他们仅有的一点良心统统被狗给吃了?就凭这一点,陈家就不应该照顾任何人。
满仓狠狠怒骂一句:“活该!报应啊,报应,人不如狗,人不如狗!”
他之所以来求陈太云,是因为他亲眼见过那种尸横遍野饿殍满地的惨状,当时,他心里只是震撼,没想到今天竟然降临到了嘎子沟的头上。那是一九四二年,即小翠进入陈家冲喜的前半年,他回了老家河南一趟,那里,先是遭遇连天大旱,赤地千里,接着是蝗灾,人们叫“过蚂蚱”。那一年饿死了很多人,一个村子有三四十,然后好多人就逃荒了。他在那里用一种旁观者的冷静角色看着苦难的河南人。
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人们吃光了树皮、草根,然后人们吃柴火,“我活了这辈子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吃这畜生吃的东西!”,这句话是满仓回来以后说的,柴火吃到嘴里,会拉坏嗓子,于是就有很多人哑着嗓子,后来连这也吃不到了,就吃一种草,而那草是有毒的,吃了后人的身体会麻木,可是饥饿中的人别无选择,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
苦难,当然也传到了委员长的耳朵里,可是他有他的事情要做,有着比这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河南饿死了三百万人!委员长有着比这三百万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说,河南的灾难没有这样重,河南的税负不能减!对于他来说即使他明知道这场灾难是真的,他也不能说相信,他在政治上这场秀是要做的,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内忧外患。他在自己的心里也说,我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