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氏王朝

分卷阅读146(2 / 2)

就在旁人避之不及的时候,偏生有个拘泥守旧顽固不化的县令跳了出来。此人叫王锦山,现年五十有三,在延春省安靖府下辖的九峰县当县官。他是极推崇理学之道,一向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当年也是捐了钱才做的官,但他自诩为卫道士,一心要清廉之名,本人对百姓倒也不似太过苛刻,只是此人脑筋太愣,只会死读书,哪里晓得如何断案坐堂。衙内的县丞见有机可趁,便勾结当地士绅沆瀣一气,欺上瞒下将九峰县搞的乌烟瘴气。又以县令的名义对上行贿,县丞自有主意,之所以不取而代之,是因为如今是新朝新皇新政,万一有了什么事,往县令头上一推,自个大可全身而退。可笑的是王锦山还自以为是万民敬仰呢。当初女皇登基时,他还很不满,想要挂印而去。县丞岂能让这样的上司离开,赶紧规劝他要以民为重,这里的百姓离不开青天大老爷。马屁拍到点子上,让他极为受用,勉强留了下来。如今县里出了闺阁女子逃家上京赶考的事,以他迂腐的性子怎能忍受,而这时县丞告假回了家,更没人提点他,他的折子便呈了上去。众所周知,如果没有皇帝赋予的密折奏事之权,像他这等小官的折子要上达天听须得经过一级级审核,这等能引起天怒的折子早该被销毁,他本人恐怕也要遭到排挤罢免。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延春刚闹过雪灾,各级官员正纷纷上折子想方设法将灾情上报的严重些,好从国库中多捞些银子。全是报灾情的折子,那些上级们也懒得再阅,反正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还能拆台不成。这王锦山的折子便混入其中给呈了上去。更巧的是内阁中看到他折子的是王功名,当时便入宫将折子呈上。

湛凞勃然大怒,当即召见了个颇为清廉能干、名叫铁劲松的御史,提拔为巡按御史,又命朱武带兵三千跟随,去九峰县拘拿王锦山。这铁劲松也是个明白人,捉住王锦山不算,还走访了民情,将欺压百姓的罪状全部罗列出来,又严刑拷打了县丞,逼着他说出了欺民行贿的事情,这下可好,拔出萝卜带出泥,涉案官员越牵扯越多,最后那倒霉的延春巡抚也被牵连进去。

湛凞正愁找不到由头处置这些前晋贪官,这下可舒心了,下旨严惩不贷,延春省大小官员共四十七人下狱,家产充公,包括巡抚在内的十三名重犯秋后处斩。一时间天下震动,延春的百姓倒是拍手称赞,家家户户放炮庆贺,竟比过年还要热闹。旁的省府官员心有凄然,对上面的命令再不敢阴奉阳违,税改推广一事出人意料的顺利。而那王锦山则被囚车拖到贡院门口,圣旨让其当众和中第的女子们比试才情文章。可王锦山怎会是对手,文章一出来,围观的众人便对他投去不屑鄙夷的眼光,纷纷直摇头,这样的人居然能做一县的父母官?自个庸才成这样,居然还大放厥词,说什么女子天生弱于男子,合该居家相夫教子,无才为德。若都是你这样的官员祸害一方,我们倒是情愿有才情的好女子为官当政。皇上更是下旨怒斥,天下无耻莫如王锦山。这王锦山哪里丢过这样的颜面,没几天便病逝于狱中。而那铁劲松借着此案,连升几级,成了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杀鸡给猴看”的戏码太过血腥,那些个上书请愿的士绅谁还敢出声。

又过了三月,这事渐渐随风而散,此刻唐咸安和赵润玉再没人想起。这时湛凞才得闲在下朝后微服去了赵家。七月正是火热时节,院门半掩,小院落中的大树下,赵母和陆凝香相对而坐,低头绣着什么。赵润玉拿着蒲扇站在二人身后不住地扇风,嘴角的笑意怎么都掩不住,也是,“母慈媳贤”也该她得意。突一抬头,见到皇上,大惊,忙唤起母亲和凝香,叩拜在地。

湛凞瞧得真切,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