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逆子

第101章 番外 儿子的心意 1(1 / 2)

雨馀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

满眼春光已近尾声,风过处,落红成阵。可是天气宜人,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挟着花香,醺人欲醉。

帝都长宁,新丰里五号,唐宅。

十五岁的唐孤鸿从练功房里出来,一身劲装已被汗水湿透,他举袖擦掉额头的汗水,抬头看到前面走来的灰色身影,心里一阵欢喜。

是爹回来了。

自从父子俩搬进这座以前唐玦居住的府宅,孤鸿每天的生活都被父亲给他安排的功课塞得满满的,习文练武,一切可谓从头开始。期间还有靖王萧然来教他琴棋书画,两人虽然年纪相同,可萧然长了一辈,叫他父亲“唐大哥”(从龙朔改回唐朔起,萧然就称他为唐大哥、唐玦为唐二哥了),在他面前又是半个老师,所以孤鸿对他极是敬重。可萧然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既无王爷的架子,又无长辈的威严,令孤鸿觉得如沐春风。

倒是父亲对他管教极严。因为孤鸿毫无武功根基,又起步晚,教起来比龙翼那些从小训练的侍卫影卫要难得多。虽然孤鸿勤奋好学,从无懈怠,可仍然不能令父亲满意,每每挨打受罚,孤鸿总是默默承受,然后付出更多的努力。

能够换父亲一个笑脸,一句赞赏的话,就是孤鸿最大的快乐。

有了父亲,才有了孤鸿真正意义上的家。在这个家里,父亲是下人们口中的“老爷”,而他是“少爷”,祖父来时,则被称为“老太爷”,没有在唐家那些“大公子”、“大少爷”的排名称谓,令孤鸿有一种小小的满足,觉得这是他与父亲共同拥有的家。

那时候萧然还在宫中当萧潼的侍卫,而靖王府已经峻工。萧潼为他择了日子,夏至之日即迁入王府。

提到迁入靖王府,萧然眼里总会悄悄流露出一抹混合着喜悦与惆怅的表情。孤鸿知道,有了王府,他就独立了,少了宫中那些繁文缛节的约束,对萧然这样潇洒出尘的人来说是件幸事。他还可以更加自由地与他那位心上人秋若水鸿雁传书,甚至把她接来长宁。

可是,离开皇宫,也就离开了他最最敬爱的大哥,有了自己的家,却没了大哥,萧然觉得失落了什么。

孤鸿懂他的心意,所以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他与父亲住在一起。每日盼着父亲早早回家,盼着父亲检查他的功课。即使受到批评甚至责罚,他也甘之如饴。

“爹,你回来了?”孤鸿迎上去,语声带着微微的喘息。

唐朔见他身上汗津津的,有些心疼,却没有流露出来:“今日练功练了几个时辰?”

孤鸿躬身道:“回爹的话,孩儿今日读了一个时辰的书,练了半个时辰的书法,又练了半个时辰的琴,然后练了两个时辰的功。”

唐朔点头:“好,去洗个澡,然后与爹一起吃晚饭。”

“是,孩儿去去就来。”

唐朔看着儿子修长的背影,唇边露出满意的笑容。真是个勤奋的孩子,那股子执着、要强的性子,真是与我一般无二。自从练了功,身子比以前强健了,也没那么瘦。十五岁的少年,英姿勃发,长得比我那时候好看,可能因为五官像他母亲居多吧。

父子俩一起在花厅用餐,孤鸿看了父亲几次,几次欲言又止。唐朔奇怪地问道:“鸿儿,你有事?”

孤鸿垂了头,有些窘迫的样子,嗫嚅道:“饭后孩儿再与爹说吧。”

“好,饭后你到爹书房来。”

“是,爹。”

书房里掌了灯,孤鸿随父亲进去,倒了杯茶递上来,然后垂手站在父亲面前,微蹙着眉,犹豫不定的样子。

唐朔更加不解:“鸿儿,你到底想说什么?”

“孩儿…….”

“怎么?我们父子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么?”唐朔看着儿子,目光已经有些不悦。

其实,爹,孩儿不是学习琴棋诗画的料,我没有小王爷与叔叔的才情,爹何必费心请小王爷来教孩儿?小王爷恐怕是碍于情面,才没有跟爹说出我的笨拙吧?可是,我若说不想学,会不会令爹失望?爹会不会生气?

好不容易有了爹爹,我多想尽我一切努力让他快乐、让他满意,如果我这样违逆他,我是不是不孝?

唐朔见儿子神思不定,终于有些生气了,微微提高声音:“鸿儿!”

孤鸿扑通跪下去:“对不起,爹,孩儿在爹面前走神了,请爹原谅。”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