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念,”王安石冷静视她,“人皆会变,从前支持新法之人,后亦有反对新法一日,当一人反对新法时,我还应用他么。”
“......可我不想你将身边之人俱推远。”
王安石闭了目,她诚懂得如何动摇他。
他深深作一吐息,道:“你想我怎样做。”
“子宣与吕嘉问不睦,介卿可将他换份差遣,让他去做别的事,你莫疏远他,莫赶他走好么?”
“......好,”王安石道,“我答应你,不疏远他,我在相位一日,便不贬黜他。”
欧阳芾笑逐颜开。
众人期盼的甘霖始终未曾降下。
自熙宁六年七月,至七年三月,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淮南诸路久旱,饿殍遍野,灾民背井离乡,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
大量饥民涌进京城,或沿街乞讨,或堆于酒楼茶肆门口争抢剩饭,欧阳芾自马车内遥遥望见两名男子为争食而大打出手的情景,直觉触目惊心。
两府重臣为赈灾事日夜操忙,王安石案前堆满各地报灾的劄子,朝廷虽令拨款赈灾,然收效甚微,灾民仍旧源源不断涌现。天子易服减膳,数次赦免罪囚,以期上苍垂怜。
三月底,京师开始驱赶流民。
禁军挥舞马鞭,向着饥民追逐、叱骂、鞭打,哭叫哀嚎声充斥道路,不绝于耳。
朝堂上。
文彦博奏道:“连日来,数以万计灾民涌入城内,塞巷蔽街,而今官府又作驱赶,死者遗尸于道,伤者嚎啕于街,天子脚下竟有如此惨烈景象,臣深恐引发民乱,酿成灾祸,望陛下明断!”
韩维奏道:“陛下忧闵旱灾,损膳避殿,此乃例行之举,恐不足以应天变。为今之计,还愿陛下痛自责己,下诏广求直言,以听下情。”
赵顼沉默。各路灾民暴增,他忧心如焚,然罪己则承认为政有失,对天子而言不吝为一种难堪。
他允了臣子所提“倾力开仓赈灾”“率众祈雨”等建议,对罪己一事则持保留态度。
崇政殿。
赵顼向王安石请求意见:“卿向不以天变为忧,然此次旱情为本朝开国以来罕见,朕不得不惧,此为天象示警。”
“回陛下,水旱常数,纵尧舜在位时亦不可免,陛下自即位来年年丰收,今偶遇旱灾,非异数,更无关为政得失,但倾力救济即可,毋须过分忧惧。”王安石语含安抚。
“岂无关为政得失,”赵顼心乱如麻,不觉声厉,“朕恐灾害如此严重,正因人事有所未修。”
心知人主情绪不佳,王安石叹了口气,不欲继续辩论。
四海黎庶,俱为皇帝子民,教赵顼如何不痛心,然由此对新法产生怀疑,绝非他所愿见。
“冯京、王陶二人言,大旱而盗贼四起,人心惶惶,极易民乱,”赵顼道,“近日契丹使者因边境纠纷多次来访,朕恐内忧外患,一并爆发。”
“回陛下,天下惟有因人主失计而致乱,未有仅因旱灾而致乱者,”王安石答,“贤才在位,纵大旱亦可除盗贼之乱,臣恐陛下所用,未尽贤才而已。”
历来天变皆被认为与人政相连,海内承平时,赵顼可听他的道理,灾荒凶猛时,他的辩驳又能为赵顼接受几分。
同一日,未出政事堂,皇帝降下罪己诏的消息便传来
“朕涉道日浅,晻于致治,政失厥中,以干阴阳之和。乃自冬迄今,旱暵为虐,四海之内,被灾者广
......意者朕之听纳不得于理欤?狱讼非其情欤?赋敛失其节欤?忠谋谠言郁于上闻,而阿谀壅蔽以成其私者众欤?何嘉气之久不效也?
应中外文武臣僚,并许实封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考求其当,以辅政理。”
归了家,天已暗沉,欧阳芾仍未回来。
问下人,则道:“夫人整日皆在施粥棚里,此刻应未忙毕。”
温家画楼东侧,长长队伍直至戌时方略有缩减。
欧阳芾挽着袖子,并温仪携同相府数十家仆,为排队的饥民盛添饭食。
斜对面,酒楼上几位官宦人家的娘子摇着纨扇下望。
“作秀罢了,”一名头戴珠钗,蛾眉淡扫的娘子道,“不知是作给官家看,还是作给灾民看。”
“自是作与百姓看的,”另一位娘子于座中笑道,“宰相夫人深明大义,亲设粥棚施粥,可不教人感动。”
听她明显酸溜溜的语气,对面年纪稍长的娘子勾唇:“旁的不论,人家拿自个儿家中积蓄扶灾济民,单这一点便是你等追赶不及的。”
“姐姐怎帮她说话,她夫君打压姐姐丈夫时,也未见她替姐姐说话。”
“傻瓜,一码事归一码事,此为国难,你若于国难时有欧阳夫人这般觉悟,我也如此替你说话。”
“......”
夜色昏黑,施粥棚下,欧阳芾揉着酸痛的肩颈,朝趋步来的婢女摇了摇头,又向掌事的下人吩咐些甚么。
一抹削长如竹的身影驻足棚前,温仪瞥见,捅了捅欧阳芾。
“——介卿。”欧阳芾扭头,眸里亮了一亮。
“累么?”王安石问。
“累是应当的,”欧阳芾微微绽笑,“况介卿比我更辛苦,我哪有资格喊累。”
王安石步前与她贴近,伸手绕过脖颈替她按揉酸涩的后肩,欧阳芾愣了下,随即笑容愈展,直接将头倚在他胸膛。
旁边仆婢各干各的活,全作不见。
“这些交由下人去做即可,无须你亲自操劳。”王安石道。
“可我想做,”欧阳芾道,“百姓饥寒交迫,衣不蔽体,我见了也同介卿一样难过,我不知能为他们做甚么,但知介卿是宰相,我是介卿的妻子,此刻我万不该于家中安坐宴享,闭目塞听。”
手指抚过发鬓,王安石喟叹,将她搂得弥紧。
“尽心即是,毋须勉强自己。”
“好,”欧阳芾应道,俄而补充,“介卿也是。”
罪己诏降下后,短短数日,罢废新法的言论如滔天洪流,一泻而下。
远在洛阳的司马光向皇帝上书,极论新法之失
“六年之间,百度分扰,四民失业,怨愤之声,所不忍闻。灾异之大,古今罕比,其故何哉?岂非执政之臣,所以辅陛下者,未得其道欤!”
矛头直指“辅陛下者”,未得其道,故天怒人怨,号泣呼天,又细数青苗、保甲、市易、募役、农田水利诸法措置于民之害,建议陛下悉数罢之,还民生息。
其余官员的劄子皆多此类,不一列举。
欧阳芾于家中翻检旧文,发现一篇王安石早年就任舒州时的诗,她拾起观阅,将上面墨字念去
“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驾言发富藏,云以救鳏惸......”
“......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
“夫君,你在念甚么?”叶氏步入院中,朝茕茕孑立的人影道。
“是老师旧年的诗。”郑侠回头,“老师早年通判舒州,写下此诗,虽非老师平生最好篇章,却包含了老师当年一颗为民奔波请命,不辞劳苦的心。”
“是王相公么?”叶氏轻问。
郑侠颔首,再度忆起白日城门口所见流民凄惨情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突然精神一振,目中烁烁寒光,撩袍往屋内走去。
提笔,浓墨挥洒直下。
一封假作密急边报、马递直送银台司,上达天听的奏疏,连同一卷怵目惊心的图画,在无人预料之下,于四月某日呈至赵顼眼前。
史书载:神宗反复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
翌日,下令青苗、免役暂停追息;
罢方田、保甲法;
三司使查察市易法;
开封府发放免行钱,司农发放常平仓粮
凡十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监安上门、光州司法参军郑侠上《流民图》,绘民间灾情,上疏陈新法之害,旦夕之间,人人尽知。
“安上门逐日所见,绘为一图,百不一及旧时光整理,欢迎加入我们,历史小说上万部免费看。......已可咨嗟涕泣,使人伤心,而况于千万里之外哉?”
郑侠如此向皇帝道。
“如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自今已往至于十日不雨,乞斩臣于宣德门外,以正欺君慢天之罪。”
——倘若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自今起十日内不降雨,乞请陛下将我斩首于宣德门外,以正臣之罪。
新法罢废,宰臣当引咎自辞。
王安石随即递了辞呈,然赵顼按下未允。
三日后,京师天降大雨。这一场及时的甘霖宛若应验了郑侠之言,新法甫停,天怨便除,人人皆道此为暂停新法之果。
庭院。
王安石站在雨中,院外人声欢呼相贺,隐隐约约。
青袍逐渐浸湿,黏覆于清瘦挺直的脊背,他伸出手去,接了一袭寒凉,雨脚断断续续落于掌心,氤氲视线。
头顶遮过一方伞幕,隔开沁凉入骨的雨珠。
王安石回首,蜿蜒水痕自清癯面庞滑落。
她又在为他撑伞了。
“这数年来,万人诘骂,我未尝在意过,为求新法实施,也曾一意孤行,不听劝阻,若言未曾排除异己,我自问不敢承认。”王安石道。
欧阳芾眸里泛雾。
“就任知制诰时,我曾上书斥责宰臣独断专行,罔顾疾苦,这些事如今我也尽做了,我在你眼中,是否也变得面目可憎?”
抬手拭去他面上湿痕,仿佛那不是雨,而是他的泪。
“怎么会,我的介卿是世上最好的人,我最喜欢的人。”欧阳芾哽咽。
他覆上她的手,将她握住:“钟山偕老之约,我们一同归去罢。”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