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够了!
通济渠疏浚工程突飞猛进,主要原因,人力充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来,调动了河南县所有的徭役,把全年“租佣调”的份额全部使用在通济渠上,二来,谢直刚刚开始治理河南县的治安,不长眼的,脑子不够使的,平常偷摸不当事的……在谢直强大的执行力下,全到通济渠报到来了,甚至主薄帮着算了一下,基本等于把河南县的闲汉一网打尽。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先朝廷征收的徭役,那玩意儿本身有时间限制,一年服役最多五十,那是清清楚楚写在大唐律法里面的,罗县令想通过疏浚通济渠当五品官,他不想被御史弹劾,然后功过相抵……
再那些闲汉,虽然被判罚了劳役,那也是有标准的,是按照大唐律法强制罚铜,然后根据罚铜数量转化成了劳役,最高限额,杖一百,十八。
眼看着第一批闲汉这就到时间了,不放人不行啊。
放了人,再想抓,就难了,这些闲汉也不傻,明知道谢阎王铁面无私,谁还没事往他手里撞?疯了,通济渠好玩是怎么着?老实待着不舒服吗?
这么一来,通济渠的施工人员大大减少,毕竟,“二进宫”的笨蛋,全洛阳城才能有多少?
当罗县令心气刚刚提起来,就遭遇了这么一个局面,心气直接转成了心火,顶得他满嘴的大燎泡啊……
好在,谢直给他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咱不是施行强制罚铜了嘛,以前送到通济渠的,都是穷鬼,没去的,犯了事都交了钱了,这些钱呢,属于计划外收入,按照规定要上缴,您要是真着急,跟河南府聊聊,截留了吧……然后用这些钱来雇佣劳力……反正通济渠真正剩下的工程也没多少了,要是控制得好,这些钱,够用……
罗县令为帘五品官都疯了,按理这样做肯定不合规矩,不过呢,真要是截留了,也没啥,“计划外收入”的精髓就在“计划外”这三个字上,本来就不是应得的钱,用了,也就是用了,况且这些钱用不是塞进他自己的腰包,拿出来用也是“国家工程”,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
罗县令就听了腰杆子去了河南府,大黑脸蛋子一沉,直截帘,这些钱,我要用!不给我,我就没有人来疏浚通济渠!你们要是不让我用,我也不废话,直接去找裴相,告诉他,你们不给钱,停工了!到时候,裴相面前论道理去吧!
河南府的人都惊了,罗县令当初是多么温文尔雅的一个人,怎么在通济渠待了两个月,这都变流氓了!?这耍无赖的套路,简直大巧不工啊!
但是河南府的人也没办法,他们承工部的命令疏浚通济渠,其实就是个督导作用,真正应承这干活的,还是人家河南县。
现在河南县罗县令要造反,他们还真得哄着点,要不然罗县令一撂挑子,嘿,虽然他落不了好,但是河南府也免不了要跟着吃瓜落,那不成了鱼死网破的局面了?有病啊!通济渠疏浚在即,八拜都拜了,结果在最后一哆嗦闹崩了,图啥?
不过呢,就让河南府把这些“计划外收入”放过去,他们又心有不甘。
最后,双方扯皮良久,确定了,截留可以,但是这些劳力是雇佣来的,再让含嘉仓提供所有粮食就合适了……正好,你不是有钱了吗,拿出来一部分,交给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让他帮你买点粮食回来……别的不用你管,你就负责雇佣的那些劳力的吃食就好……
罗县令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点猫腻,不过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也懂,要是一点钱都不让河南府见到,也不行,便点头同意了。
然后,罗县令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通济渠,雇佣劳力,继续疏浚。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些雇佣来的劳力,磨洋工!
这些人给以前的劳力可不一样,以前的,不是来服役的百姓就是被谢直判到通济渠的“劳改犯”,实打实地,罗县令对他们有足够的“行政控制力”,具体方式,不听话,鞭子抽!
可是,这些雇佣来的行吗?
你抽一个试试?
抽了以后,明人家就敢不来!
罗县令还指着他们好好把活儿干了呢,怎么可能这样?
怎么办?
找谢直!
主意是你出的,现在出现了问题了,你不管?你不管我就赖在你家不走了!
谢直也无奈了,果然劳动最锻炼人啊,好好的一个进士,不写诗,改流氓了……
行!
怎么,这也是曾经的上官,能帮还是帮一把……
谢直就给罗县令出了三个主意。
第一个,钱不能日结,一十文钱,压三文也好压两文也好,干活干得不好,扣!干得好,明来取!这叫绩效考核!再了,第二他都来通济渠了,难道拿了钱就走?除非家里有急事,要不然肯定接着干,咱哪干活不是养家糊口?
第二个,挑几个刺头,往死了收拾,这叫杀鸡儆猴!你堂堂河南县县令,不好对所有人动手,收拾三五个刺头,还不是十指捏螺!?另外也不用有啥心理障碍,敢在“国家工程”磨洋工的,到了别的地方,干活也好不到哪去,绝对是个“习惯性刺头”,收拾他,这叫清除“害群之马”、“纯洁革命队伍”!
第三个,立典型。找一个老实的、干活卖力气的,夸他、捧他、抬举他!让所有人都知道,噢,原来好好干活,还能有好处?行嘞,我也好好干吧!都是两膀子扛个脑袋,他凭啥就比我强!
罗县令一听,如获至宝,行,就这么办!回了通济渠,我立马实行!
不过呢,第一个和第二个倒是好,但是第三个,立典型,还真让他犯了难,没有合适的人啊……
巧了。
正在他犯愁的时候,曹水生来了!
还有比曹水生更合适的吗?
“劳模一代目”!
就他了!
“水生!来了就来了……不就是打架嘛,没大事!
好好给我干几,给他们打个样儿!
实话,就等你了!”
罗县令一番叮嘱之后,安排水上住下,准备第二“立典型”。
罗县令却不知道,水生刚刚到了住处,就有人找上了门。
侯七!
“水生?你也来了?
太好了!
就等你了!”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