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罗时大却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
比如最常见的动作,左手推动油门杆。
而对于飞推一体的控制系统来说,推动油门杆这个动作却只相当于给飞机施加一个加速指令,飞控会自动协调好发动机推力和舵面之间的配合,做出飞行员预想中的动作。
“1010号机,是否发生问题?”
换句话说,测试发动机会自动保持推力跟另一个发动机尽可能相同,同时飞机的六个舵面也会自动调整,尽量不让飞机跑偏。
尤其是在他一边变化油门,一边做预设飞行动作的时候,简直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甚至可以算是全世界第二架有这种能力的侧卫。
“是啊,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温度还比较低,但后来研发出的冷却技术和新涂层效果太好,就又拉高了二百多度……”
在过去的飞机上,这个动作其实是在提升发动机的转速,从而推动飞机增加速度。
常浩南话都说出来了一半,才感觉好像有哪不对——
光是一个不掉高度的大坡度转弯,他就尝试了三次才做出来。
相比于那些舵面和动力分别进行控制的传统飞控系统,实现飞推一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飞行员手脚的动作,不再是直接控制飞机的动力和舵面,而是直接控制飞机的行为。
“这尾焰……蓝得都发紫了……”
所以他也就直接点了点头:
满油门推力更大的情况下,要保证跟另一个发动机推力相同,转速比例自然得降低一些。
但是开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在没有飞控参与的情况下,动力不对称的影响,不是单纯通过调整垂尾动作面就能弥补的。
他感受到整架飞机猛地往右偏了一下,几乎下意识地踩下左舵,试图把飞机拽回笔直向前的飞行状态。
常浩南的回答让罗时大不由得挑了挑眉,心说听这意思涡扇10在研发过程中还遇到了一次主动冷却技术的迭代升级,没个十来年功夫肯定完不成,我之前的猜测果然没错……
只不过,全权电控的涡扇10调节推力的速度比电控+液压的AL31F快得多,所以在油门变化的那个瞬间,还是得稍微带一下杆才能保证平衡。
“也谈不上什么计策,主要是项目组同志们齐心协力,否则我就算有现成的方案,也推进不了这么快……”
因此稍一思索之后,还是回答道:
……
与此同时,1010号机的座舱里,宋尚才在多功能显示器中快速输入一串四位数字,紧接着按下“确认”,解除了飞行模式的锁止限制——
果然,几乎就在宋尚才按下确认键的一瞬间,刚刚一直收着使劲的涡扇10,就终于终于解除了封印。
站在常浩南左手边的罗时大本来因为年迈加上最近工作强度太大而有点驼背,但是在这一刻,竟然也是站得笔直:
“哪里哪里,也不光是……”
而对面的罗时大看到他这样一副哑口无言的样子,反倒更加确认了自己刚刚脑补的情节,也不再多话,只是一脸神秘微笑地转回头去,重新举起望远镜,看向已经只剩下云层的天空,同时主动切换了话题:
“这个颜色的尾焰……涡轮前温度怕是不低吧……”
“我老罗退休也没几年光景,但是在前年之前竟然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涡扇10,浩南同志当真是好计策……”
其实到了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个年月,随着航发涡轮前温度提高到2000K以上,工程师们已经不再认为尾焰颜色与温度之间严格相关。
“收到,批准请求。”
听到这样的回答,指挥员回头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常浩南,显然是在征询意见。
两个发动机会根据节流阀的位置,保持相同的油门开度。
后者点了点头,示意听飞行员的就好。
常浩南一只手按在对方肩膀上,沉声说道:
“这个发动机性能提升太大,刚上手不习惯很正常,但是出不了大问题。”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