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36章 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2 / 2)

“我刚才简单梳理了一下整个机弹组网探测系统的工作逻辑。”

听到对方想法的常浩南不由得哑然失笑:

“算法么,只是一种数学工具,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只要好用就行,如果单纯为了炫技,在不必要的地方搞一个复杂程度更高的新算法,反而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符合咱们技术人员的原则。”

但他还是对于这套多源组网探测系统的使用方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设计。

所谓时差定位(TDOA),就是是利用多点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号到达时间差对辐射源的方位和距离进行确定。

所以也不免有些兴奋,尤其翻页时的动作也大了不少。

对于一项研究来说,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至少不亚于解决问题。

然而他这边刚刚释怀,常浩南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虽然多站时差无源定位本身原理很简单,但是具体到咱们这个问题上,想要利用三个相对运动中的定位站对目标辐射源位置进行精确求解,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诶?”

“首先,是用机载无源探测系统对敌方超远距离目标或低可探测度目标进行预警探测和粗定位,给载机发射导弹提供初始信息。”

常浩南一边视线飞速掠过纸页上的文字,一边在心中暗暗对这段内容表示肯定。

郭立强刚刚靠回去的上半身又重新坐直了:

之前他跟对方只能算点头之交,没想到确实有点子墨水……

只不过那上面的“多点”是左右两个吊舱,本身距离非常近,所以误差很大。

不过,这也意味着传统空空弹那种直来直去、高抛俯冲的弹道完全不再适用,需要参考对地导弹的一些弹道特征才能满足战术要求。

郭立强的表情一滞:

“时差定位法?”

甚至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常浩南把这个问题称为“简单问题”的细节……

常浩南心中发出了和当初罗杰·埃立诺教授几乎相同的感慨:

“怎么到这就没了?”

郭立强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同了常浩南的说法。

正相反,是因为太不新鲜了。

郭立强过去没跟常浩南正经共事过,但也看得出,这是大佬准备发力的姿态,于是当即把屁股下面的凳子稍微挪近了一些。

短短几天时间,郭立强就已经抓住了比较重点的两个问题。

话说到最后,甚至带了点不太确定的疑问语气。

“说的也是……”

刚刚前倾的上半身也重新靠回椅背上。

“但是现在这个机弹组网探测,本身计算量就大不少,再加上互相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慢,肯定不能再用老办法,否则等算出目标位置,导弹也快到最大射程了……”

毕竟,如果后面的内容都能补上,对方压根也没必要不远千里地过来找他。

显然,这份报告,它烂尾了。

“多站时差定位,本质上还是求解一组强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

常浩南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

“所以在这里,就必要搞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了……”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