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2 / 2)

“嘶……”

最多也就是靠着更加丰富的经验让这个过程更快一点,并且不至于试出什么大错来。

随着发动机一次次进入实验,高压压气机被推到的N2转速不断提高,逐渐逼近着设定工作转速的上限。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几次反复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于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只剩下这些开挂的部分了……

“嗯,今天会先让转速分阶段逐渐提升到最大,如果能满足最小连续稳定时间,那就一并把加力燃烧室的工作状况也做掉,不过严格来说恐怕得……”

他有些僵硬地转过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站着的常浩南:

“这个么……”

结果很明显。

然而常浩南完全就是把过去的这些常识给按在地上摩擦。

虽然不至于震耳欲聋,但也让姜甫和不由得提高了说话的音量:

“常总还是谦虚了。”

本来,航发推转速应该是一个比较值得让人惊心动魄的过程。

结果发现,虽然工作效率确实有巨大提升,但说穿了也还是迭代计算那一套,只是螺旋上升的速度更快了而已。

他是开了挂的。

“不过这种东西说到底还是不可靠,所以不管过去怎么样,该走的测试流程还是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万一出了问题就麻烦了……”

“不管国内国外,一般说推重比9一级,都默认是在八到九之间,过了9,就说自己是推重比10一级了……毕竟还要给后续的改进型号留出宣传余地来。”

而如果不是靠运气……

“行吧……”

40%……

他总不能直接承认自己开挂,所以只好用“特殊天赋”来解释了。

跟之前几天测试的慢车工况不同,当压气机转速提上来之后,发动机所发出的尖锐轰鸣甚至在控制室里也能听到。

那10公斤的差距完全可以当做是测试误差忽略不计。

他这些项目哪有过什么螺旋?

都是跟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姜甫和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人,自然也尝试过对方的研究方法和TORCHMultiphysics这些工具。

毕竟,这还属于是给航空发动机定级的关键指标。

姜甫和愣了一会,最后略有些无奈地感慨道。

而以火炬集团名义完成的工作,外人更是不可能知道具体任务分工。

实际上,常浩南在做其他小项目的时候,流程反而也是跟别人差不多的,都要经过不断试错才能摸到正确的设计区间。

60%……

“常总,您这个‘推重比9一级涡扇发动机’的推重比……怕不是真能达到9吧?”

他可能想不到,这句无意中的话,其实已经无限地接近了真相……

甚至可以说,从这台B0101号原型机被运到624所的第一天,姜甫和就一直在期待着。

“顺利的话,到8月末应该能把海平面性能给彻底做完,后面就是逐渐增加模拟高度,压力能略微小一些……”

“印象里几乎没出现过什么返工,包括之前涡喷14,虽然中间反复过几次,但都是在早些年间,您参与进去之后,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就一路走到定型……”

常浩南转头看了一眼挂在旁边墙上的表:

“恐怕得到明天凌晨才能完成了。”

就当是世界观的基础设定好了……

然而绝大多数人也只会关注这类大项目。

好一会之后才回过神来:

至于诸如空警200预警机之类的“小”活,很多时候他连名字都不会挂在显眼的位置上,根本没有太多人能知道。

二人说着话的功夫,那边的测试也已经开始了。

想到这里,姜甫和叹了口气:

说明刚开始的参数就选的很好。

姜甫和清晰地记着,在测试之前跟B0101号原型机一并送到624所的预计参数手册上,中间推力标定为8400kgF。

“就像AL31F和F110两个发动机,虽然都对外宣称自己是推重比8一级,但基础型号按照咱们国标计算的实际推重比分别只有7.0和7.3左右,是一直到最近几年的新子型号,才真正达到7.6左右的推重比。”

“但是这涡扇10……虽然加力燃烧室还没开,但我估摸着按照您的标定精度,实际测出来的最大加力推力应该真能到14吨……”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