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19章 一脸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2 / 2)

当然不可能是靶弹。

电子战的魅力就在于此,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御敌于无形之中。

因此,6枚靶弹将会分成两轮发射。

武器控制官的相机精确捕捉到了这个瞬间。

其实对于海面上空的飞行来说,500米已经不算高了(1000米以下就算低空)。

在距离黄石号更远大约15海里的位置上,安南海军的HQ-15范五老号护卫舰正在向东南方向航行。

最终,又过了大约40秒之后,三个目标接连坠入海中,瞬间被水面巨大的冲击力拍碎,在平静的海面上掀起一片细碎的水花。

在确认能够稳定搜索目标之后,唐一平在进入干扰距离之前先尝试着把雷达调整到了跟踪模式。

他低下头,和放在自己大腿透明口袋里的一张照片对照了一下,确认特征完全一致。

他带着记者来到卫星导航终端面前,按下几个按键准备测算目前的位置。

唐一平很快判断出了目标的性质。

正常的反舰导弹在导引头搜索到目标,进入攻击末端时也会下降高度,但这三发靶弹并没有这个功能。

如今它们的火箭发动机甚至还没完全停止工作,显然不可能是后面一种情况。

实际上,它们甚至被拆掉了制导雷达和无线电高度仪。

经过大约40分钟的飞行之后,唐一平终于在视野中的海面上看到了一处半隐于蓝色海面下,大体呈现“门”字型的暗礁。

好在这两年海航部队进行的远海飞行训练,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都要多,所以对于刚刚架机起飞的唐一平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而且这东西说是专门针对定位导航信号进行干扰,但一来频率限制做不到那么精确,二来GPS信号本身就有一定宽度的,比如L1频段在1575.42MHz,L2频段在1227.60MHz等等

为了避免整出太大动静,比如影响到某個大城市的无线电设备工作,所以还是放在稍远的位置上比较省心。

况且,在他的预计当中,这个设备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是处于战火中的城市,信号环境极度复杂,甚至本身就有可能面临交战双方的电磁干扰。

他觉得自己端相机的手都有点麻了:

“而且这三枚导弹看着也没啥反应,到底行不行啊……”

“大概是那架执行伴飞取证任务的歼轰7……”

再说,就算是更早些年间发生过的视距内海战,安南海军也从来没赢过。

实际上,由于华夏长期以来完全无法对南部海域进行有效实控,因此这类对南部海域的运输任务一般被认为没有任何风险。

此时的南海舰队,甚至没有一艘处在待命状态下、又能发射鹰击8A的水面舰艇,不得已从东海舰队调来了一艘053H2护卫舰黄石号。

鹰击8A导弹仍然采用带助推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不是涡喷发动机,所以即便在飞行途中,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尾焰效果。

在缺少卫星定位系统的情况下,飞机只能通过陀螺仪积分或者无线电源三角定位等少数方式进行导航,极度依赖飞行目视寻找地标进行定位。

受到卫星定位系统干扰影响的,并不只有计划中的那三枚靶弹。

而另外一边,两名歼轰7的飞行员刚刚从刺耳的RWR提示音中恢复过来。

无线电中很快响起了塔台指挥员略有些模糊的声音:

“收到,靶弹载舰目前位于神狐暗沙西南,240方向约40海里处,请注意对这一方向的空域进行搜索。”

短波电台的通讯质量一般,因此他随后又连续重复了两遍。

后座的武器控制官举着相机,把镜头对准飞机右侧。

虽然肉眼看不到太多东西,但是通过取景窗中被放大之后的画面,可以看到有三枚被刷成黑白相间格子外形的导弹正拖着尾焰高速向前飞行。

鹰击8A体积很小,又大体上是个圆柱形,雷达反射面积本就不大,对于1472这种中规中矩90年代初技术水平的雷达而言,不可能在80公里的距离上抓到目标。

这次测试分成两个部分,对应预设干扰算法的模式3和模式4,分别对应重点干扰高度信号,和重点干扰平面位置信号。

谁也没数。

只因为有一名安南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随舰进行采访,需要拍摄一系列展示舰长形象的照片。

然而,与此同时。

为了避免歼轰7的两名飞行员听太长时间的雷达告警音,唐一平赶紧关掉了跟踪模式,紧接着在多功能显示器里面按下了被标注为“SKSPCS(ON)”的按钮,然后默默等待着结果出现。

但话才说出一半就被卡在了喉咙里。

终端显示,他们这艘正行驶在海平面上的船,所处的海拔高度是……

350米?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