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79章 F14还是拿到手了(2 / 2)

“常总,这些都是我们最近几個月才从盛京科学仪器公司采购的定向凝固炉,取代过去的粗放式设备,用来进行涡轮叶片的生产。”

如果生产设备都不满足要求,他就算把参数算的再准确也没用。

常浩南绕着设备转了一圈,并最终停在了设备铭牌前面。

这种情况下,能在离家不远的本地大央企,谋一份薪水不低且稳定的岗位,就算要受到保密条例的各种限制,也绝对是吸引力拉满。

饶是常浩南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手主持了这个型号的设计定型和试生产,但还是觉得过于离谱。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摇摇头,但同时心里又有点意料之外的惊喜:

“没想到搞硬件的人竟然也是我自己……”

“听说涡扇9A的订单数量非常夸张,镐发那边应该是一时间拿不出足够的生产能力,尤其是热端部件这块,所以只能委托给我们生产。”

就生产过程而言,设备是一切工艺的基础。

马立平虽然进入黎明厂的时间不长,但对于业务上的事情明显已经滚瓜烂熟了。

基本算是地表最强的机械扫描雷达之一了。

后者其实得到刚刚的答案就已经足够了,毕竟术业有专攻,他虽然专的地方多了一些,但也不可能把所有部分都给大包大揽下来。

刚刚一直没说话的钟世宏此时恰到好处地开了口:

不过,正事当前,他也没有在这本技术手册上耗费太长时间:

R33是苏联时期专门给重型截击机使用的远程防空导弹。

不过既然对方都已经这么说了,因此常浩南还是接过来随手翻了翻。

片刻的沉默过后,他发现更远处的几台设备应该都正处在生产状态,只有这台最新型号,可能是刚刚到位的缘故,并没有启动。

“主要是波斯人手头已经基本没有不死鸟导弹用了,所以他们准备让那些改进之后的F14直接挂R33,这才需要开放式武器接口,还有一个功率尽可能大的雷达。”

“另外几台老型号不好说,但您看的这台是最新型号。在皮带传动轴和抽拉装置上换了新的直线电机还有真空泵,不敢说全世界,至少在全亚洲肯定是性能最好的设备。”

“你们还在生产涡扇9?”

听到对方的说法,常浩南属实有点惊讶。

但他之前改电子战飞机的时候就考察过产线,非常清楚这个飞机的产能。

“出口型,调整了一下工作频段和目标处理算法。”

马立平初入航空工业系统,对于之前的事情倒是了解不多,只当是常浩南随口一问,扶了扶安全帽之后又继续回答道:

“嗯,涡轮盘、涡轮叶片和主轴部分都是我们负责生产。”

“上个月的时候,歼轰7A的第二架原型机装了双发涡扇9A进行飞行测试,因为这个型号考虑过以FBC1的名义外销,所以当时请了一些潜在用户的武官来参观。”

这还是已经引入脉动生产线之后的速度。

型号跟MS45T三轴加工中心上面用的完全一样。

刚才参加研讨会的人里面,就有好几个是这种来路。

“1493雷达都要安上去?”

然后就发现,对方这直线电机,竟然是直接通过火炬-法拉利公司采购的。

尤其对于一些久居校园的理工类学者来说,出去做生意几乎相当于给人送钱。

“后来飞机是没卖出去,但波斯人那边觉得动力表现不错,于是回过头去接受了盛飞那边之前提出的F14AMC改进方案,就是换涡扇9,还有1493雷达,再装开放式武器接口的那个……”

“在生产老型号,目前的生产任务主要是涡扇9和涡喷14,相比过去只是铸造工段的时候,因为每个批次可以生产的叶片数量增加,所以综合产量大概提高了3.5倍。”

虽然他一直把涡扇9当成给涡扇10进行技术和工艺测试的验证项目,但现在能在上面验证的早就验证完了,甚至涡扇9A都已经走过设计定型流程,准备批量生产了。

如此爆炸性的消息就连常浩南都觉得需要一点时间来接受:

“算了,先不提飞机那边的业务了,继续说说目前的生产情况吧……”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