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30章 人家来领奖,你是来进货?(2 / 2)

所以他说的时间很长、内容很多。

“那岂不是已经十五六年空缺了?”

那意思很明显。

在把现场的悬念和气氛拉满之后,主持人总算挥动手臂,示意后面的工作人员切换投影内容。

再者说,都已经第四个一等奖了,哪怕其中某一个被取消,也不会有二等奖递补上来。

但是挡不住他的笑脸。

只有事先彩排过的主持人,以及早就知道内情的宋建等少数人神色如常。

毕竟他手里的两张王炸,涡扇10和重型模锻压机,都还没出结果呢。

后面还有的是机会拿。

对于常浩南来说,能拿一个一等奖回去,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至于场下的其它人……

不同类别奖项的评选是分开进行的,尤其是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委员会,完全不知道隔壁技术发明奖还给常浩南评了个特等。

“是啊,我以为只有科学技术进步奖才有的……”

常浩南从颁奖领导手中接过奖杯和奖状,然后按照惯例,高举起来展示给现场。

考虑到特等奖的评选流程,这恐怕是直接来自最上面的授意……

这下子,更是坐实常浩南在圈子里的人脉地位了。

不过,能坐到这個会场里面的人,可能心术不正,可能鼠肚鸡肠,但总之绝不可能是傻子。

尽管已经隐去了不少不方便公开的内容,但刘振响的发言,还是成为了80年代以来军工人,乃至所有华夏科研人的命运缩影。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连彩排过好几次,早就知道剧情的主持人都有点麻了。

认识常浩南的人几乎都下意识地看向了他坐的位置。

“技术发明奖还有特等奖?”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刚刚入座的常浩南感觉到旁边的刘振响身体一颤,甚至微微握紧了拳头,眼神也不自觉朝他这边瞟过来。

会场中的一多半目光聚焦在了最后一个系列奖项,也就是自然科学奖的评选委员会主任身上。

实际上,当这个奖项被主持人念出来的时候,现场就已经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讲到最后,不仅是他,就连下面不少人都流了泪。

刘振响还特别提到了常浩南。

“就是不知道哪个项目能有这么大影响力……”

只能说不愧是从央视找过来的现场主持,专业水平完全没的说。

显然,他的内心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平淡。

就在常浩南努力跟瞌睡虫作斗争的时候,突然之间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因此,刘振响的领奖,基本上应该算是整个仪式的最高潮。

反过来,技术发明奖的评奖委员会,其实也是刚刚颁奖的时候才知道常浩南拿了一个一等……

本来这个场合也不是让你做学术报告的。

而且,考虑到之前杨奉畑的项目里面,第二完成人也是这个常浩南,显然说明此人的关系网盘根错节

“有的,81年的时候,袁老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过技术发明特等奖,不过在那之后,应该就再没授予过了……”

所以,在刘振响领完奖之后,他的心情也算是彻底放松下来。

特等奖一样是发一个奖杯和一个奖状,只不过奖状的体积比一二等奖明显更大,刘振响抱在胸前,甚至能稍稍挡住下巴。

只不过,这次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

常浩南自己从半梦半醒中被突然惊醒。

本来,大家也只是随便想想。

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刹那,已经六十多岁的刘振响整个人精神一振,如同一个孩子般向前挥动了一下拳头,紧接着站起身,向现场故障的人群致意。

“感谢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把这个殊荣授予给我,另外,就是感谢母校京城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恩师杜义山院士对我的培养,以及华夏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当时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提供了宝贵的超算资源……”

从80年代开始钻山沟,到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军工勒紧裤腰带,到黎明来临时的第一缕曙光,再到高空台投入使用之后的成果。

很快,就有资历比较老的人解释道:

……

修改国军标一事涉及到华夏航空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斗争,其中牵扯实在太广,因此国防科工委对外的说法一直是由刘振响牵头,并未把常浩南过早暴露出来。

满座哗然!

评奖这种事情,除了看水平以外,肯定还是要考虑资历的。

对于已经评上院士的刘振响来说,这个奖从功利上讲,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用处”。

你们总不会也给他评奖了吧?

又因为这一整天都没怎么好好休息,甚至很快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谢谢大家!”

当然,他并没有说明后者与全新国军标之间的关系,只是对他在高空台应用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常浩南向场下微微鞠躬,然后拿着奖状和奖杯从另外一边下了台。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是‘影响航空安全的恶劣气候条件预测与防范’!”

面对这种完全跑偏的情况,只用了几秒钟便从手上的一摞手卡中找到了需要的那张,然后重新站到舞台最前方,面向刚刚回过神来的常浩南:

“常浩南同志,我还有一个喜讯要告诉您。”

而常浩南。

却像是来进货……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