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62章 360【君心何寄】(2 / 2)

锐士营只有陆沉一個人能发出声音,其他人必须听从,否则就会被直接乱棍打出去。

陆沉亦不在意,悠悠道:“京军存在的问题是长年累月导致,并非朝夕之间可以解决。本侯奉陛下旨意统管镇威、崇威和立威三军,自然希望能与三位将军携手并进,早日磨砺出三支铁军,但也不会操之过急,还望诸位放心。”

“山阳侯请留步!”

原本以为陆沉挟天子圣意和赫赫战功而来,即便今天不会公然掀桌子,也会想方设法敲打他们一番,谁能料到陆沉会对他们推心置腹?

虽然相见时间还不长,但是陆沉给他的印象可以用坦诚来形容。

乐明鸿抢在剩下两人前面说道:“大将军这三点训诫真令末将茅塞顿开。还请大将军放心,末将回去之后,一定会按照大将军的要求操练镇威军将士。”

更关键的是他才二十一岁。

不就是老子带儿子,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让家中子弟可以学到战场上无数人用鲜血印证的经验和教训。

周遭亲兵们也都轻声笑了起来。

左玉山不解地问道。

陆沉微笑道:“这本册子前半部分是本侯训练将士的心得,后半部分则是这两年边疆战事中,本侯的一些感悟和总结。”

他这番关于正事的开场白只能说中规中矩,丝毫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迹象。

像大将军这种顶尖军职历来是可遇不可求,李景达和刘守光盘踞多年,其他人只能望而兴叹。

乐明鸿心中有一种古怪的感觉,陆沉这般和煦的话锋和坦诚的姿态,似乎比起强夺军权更加可怕。

这番话几近于明示,乐明鸿等人装傻都装不了,可又不知该如何回答。

临走之前,陆沉忽地驻足回头说道:“对了,希望那一天不要太遥远。”

三位主将一直将他礼送出南衙,望着二十余名骑兵策马离去的潇洒身姿,乐明鸿站在台阶上,良久才幽幽道:“这位侯爷可真是……”

左玉山眼神复杂,握着小册子的双手微微发颤。

左玉山心中百折千回,身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带兵武将,他当然明白陆沉的功劳是多么惊人,可这位山阳侯实在太年轻了,只比他的长子稍微大一些,这又怎能不让他嫉妒?

纵然三人各有怨望,面上仍旧得装出毕恭毕敬的姿态。

左玉山和严秉瞬间清醒过来,连忙跟着表态。

陆沉前面说得很客套也很谦逊,虽然没有当场挑明一些事情,但是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更让人心中忐忑。

乐明鸿轻咳一声,插话道:“大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何尝不知军饷才是一支军队战力的根本,只是……哎。”

左玉山心中喟叹,倘若给他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掣肘的条件,他难道就不能练出一支精锐雄师?

陆沉唇边微微勾起,继续说道:“其三,将兵同甘共苦。三位将军乃是军中宿将,想必不需要本侯解释这一点。”

“左将军言重了,这些都不算什么高深的道理。”

尤其是方才这番话,可谓光风霁月一片真心。

当然,这三人能够坐稳京军主将之位,皆非心思单纯的普通人,不至于被陆沉几句话就说得昏头转向。

其实他讲述的道理不算高深,基本每本兵书里都会提到,堂内三人皆出身世族,不缺兵书操典参详,对这些道理烂熟于心。

陆沉微微颔首,不急不缓地说道:“各位将军,锐士营的进步并非本侯一个人的功劳。锐士营最初筹建时候的六千人,有将近一千人是跟随本侯经历过广陵之战的锐卒,后续五千人亦是荣国公从淮州各军之中选出来的精锐。简单来说,锐士营不是一张白纸,它在成立之初便具备很强的实力。”

到如今南衙上层再度发生变动,陆沉凭借这两年斩获的功劳平步青云,创造大齐一百六十多年历史上除开国武勋之外最快的升迁记录。

练兵之法说到底不难领悟,问题是主将能否做到。

陆沉之所以能在锐士营如臂使指,一方面是因为边军内部的状况相对京军来说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则是萧望之对他毫无保留的支持。

他欲言又止,然而这次没有人接过他的话头。

李景达改任定州都督,空出来的大将军之位立刻被成州都督侯玉接任,根本没有给京军这些都指挥使跑门路的机会,他们亦知这是那几位大人物和天子达成的交易,不容其他人插手。

严秉忽地低下头,只为掩饰眼中的惊讶。

这一次包括乐明鸿在内,三位都指挥使的回答无比响亮。

陆沉笑了笑,淡然道:“先礼后兵,不为过也。”

陆沉最后说道:“今日只是来见见三位将军,七天后本侯会在城外校场点阅三军,还望诸位及各军将士做好准备。”

陆沉微微一笑,从容道:“当锐士营的将士熟悉阵法后,本侯便逐渐加入更多的操练内容,诸如体能、力量、格斗、兵击、旌旗、号令和阵图等等。锐士营的训练很艰苦,本侯说句实话,应该比京军将士艰苦数倍以上。”

他们手里的小册子宛如千钧之重,压得三人心神恍惚。

陆沉勒住缰绳扭头望去,只见一骑驰来。

正是大齐枢密使郭从义。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