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57章 355【精妙配合】(2 / 2)

如今看来,天子似乎是受到这个年轻人的蛊惑,否则不会这般急迫地让他发言。

中下级将官的调换,很显然是一招极其毒辣的釜底抽薪之策。

上将军王晏不动声色地用眼角余光看向身边那位枢密使大人。

至于陆沉这个年轻晚辈,王晏和郭从义私下闲谈,倒也不会过分轻视对方,只是终究不如对待萧、厉二人那般警惕。

一片寂静之中,郭从义恭敬地问道:“敢问陛下,京军将要如何改制?”

但是终究无法切实地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几位军方大佬脸色出奇一致的凝重。

当陆沉出班站定的时候,很多人才意识到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就军国大事发表看法,这个时候他们心里的好奇远远压过其他情绪。

霎时间,陆沉成为殿内所有重臣视线的焦点。

无人出声。

陆沉开门见山,语调清亮,态度极其鲜明。

如果李端想要打破这种稳固的平衡,改制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前提他得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

究其原因,无论文臣武将,越往上走越需要扎实且全面的本钱,功劳人脉资历缺一不可。

从古至今,任何一次改良变法都会面临极大的阻力,更何况京军关系到数十万人的前途,乃至背后盘根错节众多门阀世族的利益。

王晏眉尖微皱,他对萧望之和厉天润颇为忌惮,因此当初坚决反对天子将这两人召回京城,避免出现被对方凌驾于上掌控军权的局面。

对于这个崛起速度堪称惊人的年轻武勋,朝中重臣们的印象基本集中在能征善战和军事天赋出众,毕竟以前陆沉只来过京城一次。

陆沉颇为感激地看了一眼侯玉,朗声道:“臣认为,轮转不以整军为目标,可从京军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中下级武将,让他们率领亲兵赴边疆担任各级将官的副手,观摩和学习边军的操练之法,同时还能随时参与边疆小规模的战事。”

此刻见他渊渟岳峙,气定神闲地站在文臣武勋之间的空地上,左相李道彦不禁多看了几眼。

那冷峻的目光让侯玉猛地一激灵。

陆沉仿佛没有听出侯玉话里的尖刺,也没有注意到其他重臣似笑非笑的表情,很单纯地问道:“所以在大将军看来,这种轮转的策略并不能提升京军的战力?”

他旁边端坐的李道彦双眼微闭,仿若已经困乏睡着,唇边却有一丝淡淡的笑意。

大齐京军分为南北两衙,北衙六军驻扎在永嘉城内,南衙十二军镇守京畿之地。

侯玉看似轻狂,实则生性谨慎,自然不会留给他话柄,便摇头道:“倘若京军将士能够上阵杀敌,自然可以提升战力,如果只是换个地方操练,在我看来益处不大。”

不得不说,天子这番话从道理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却很难让人接受,此刻殿内的沉默便足以说明一切。

他下意识地看向前方,刚好上将军王晏回头看着他。

从建武十二年初夏,陆沉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朝堂上,往后这个频率直线上升,满朝公卿无论是否和陆沉有交情,对于这个名字都已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

都是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物,除了李景达那个异类之外,其他人至少沉得住气,不会因为天子一次突然袭击就变得方寸大乱。

李端只觉心中无比舒坦。

大齐京军最初是江南的厢军,以及一部分从江北撤下来的败兵,那個时候李端手中没人没钱,只能依靠江南世族的支持,组织起护卫京城的守备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京军的各级将官不可避免与江南士族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李端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提拔不同势力的武将,从而达到让他们相互制衡的效果。

果不其然,侯玉当即哂笑道:“既然如此,陆侯所言轮转之策有何意义?你让几支京军跋山涉水跑去边疆,最终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操练,过段时间再换回来。这般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对于京军战力的提升有多少效用?难道边疆的水土更养人,京军在那里操练便有事半功倍之效?”

陆沉拱手一礼,又对其他重臣说道:“不知各位大人,有没有人反对侯大将军的看法?”

李端微笑道:“但说无妨。”

陆沉不缺功劳,但是他的人脉基本都在边军,至于资历更不必赘述,且看看他的年纪和履历便能知晓。

这可不是天子轻飘飘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

陆沉却看向侯玉说道:“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这要多亏侯大将军的提点。”

比起整军轮换,这个方略更能强行撕扯开京军十多年来结成的铁幕!

侯玉嘴唇翕动,心中瞬间填满冤屈的情绪。

他很想在陆沉腿上写个冤字。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