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47章 345【庙堂之高】(2 / 2)

纵然只在陆沉面前露出冰山一角,亦足以让他打起精神冷静应对。

只不过天子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一场普通的文会而已,难道比龙潭虎穴更危险?他先是让秦正提前调查,如今又让右相之子前来保驾护航。

薛若谷继续说道:“这两年侯爷在边疆屡建功勋,朝中却是暗流涌动。起初家父以为这是中枢部分重臣对边军有所偏见,后来却觉得另有玄机。”

陆沉不疾不徐地问道:“莫非薛相认为中枢众人不再戒备边军的发展和壮大?”

陆沉淡淡一笑,他倒没有想得那么深,只是不想将天子逼到和群臣决裂的地步,这对边军来说有百害无一利,毕竟一个稳固的后方极其重要。

听出对方话中的机锋,他沉吟道:“那在右相看来,忧患不在外而在内?”

前年的京城之行走马观花,他的感触并不真切,此刻不由得明白当初苏云青为何不想升官都要留在淮州。

反正这些事有陈舒这位大管家操持,而且陆家不缺银子,不需要陆沉特地费心。

薛若谷时常告诫自己要谨小慎微,不可轻狂恣意,然而见到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的陆沉,他又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那点成就在对方面前压根拿不出手。

如今他终于明白前年父亲那句话的含义。

陆沉望着薛若谷沉静的面色,忽然问道:“世兄,你更看好哪位皇子?”

薛若谷得到其父的面授机宜,故而在陆沉面前坦诚相对,沉稳地说道:“但是从这两年里发生的许多事情来看,因为有左相把握大局,江南世族相对比较安分。尤其是侯爷在攻下河洛之后主动撤出,并且以边军的名义劝谏陛下暂停北伐,此举被家父赞为神来之笔,可谓轻易化被动为主动,仿若于无声处听惊雷。”

翰林院里有不少同僚认为他将来必定能宣麻拜相,成为这座清贵衙门里名副其实的储相。

不被天子掌控的京军,逐渐显露端倪的储君之争,根深蒂固的江南世族,还有无数牵扯其中的野心勃勃之辈。

“你要放下读书人的自矜,多多与他交际,对你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

陆沉直觉没有这么简单,不过他心中自有计较,微笑道:“那便有劳世兄了。”

在这位相府大公子暗中观察思绪翻涌的时候,陆沉微笑道:“两年前匆匆一面,没能和世兄多聊几句,我心中一直有些遗憾。”

“可是从常理而论,陛下似乎没有犹豫的必要。大皇子既嫡且长,入主东宫理所当然,另外两位没有和他相争的底气。”

即便没有成为大齐科举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薛若谷依旧有“神童”之类的美称,而且不同于那些昙花一现的天才,他在薛南亭的提点下,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踏实。

薛若谷道:“国子监司业,裴方远,从四品。”

薛若谷摇头道:“不知。从过往来看,这位裴大人醉心于经史子集,与其他大臣交际很少,再加上国子监是个清贵衙门,他更像是那些专注治学的文坛大儒。家父目前尚看不分明,他究竟是出于忠心上书陛下,还是得到某位皇子的暗中授意。”

陆沉神态平和,但是语气很坚决:“我对薛相无比敬重,理当以晚辈自居,自然要和世兄平辈论交。在外可以爵位官职相称,此刻又无外人,世兄何必拘泥虚礼?”

陆沉闻言不禁笑道:“这话我却听不懂了。”

薛若谷怔住。

薛若谷暗暗松了口气,提醒道:“侯爷莫要被几位皇子的言行迷惑。家父让我转告,二皇子假借恣意风月,三皇子貌似粗鲁顽劣,其实都是他们装出来的假象。不光家父看得明白,左相亦是心如明镜,只不过没人愿意拆穿,毕竟事关天家体面。墨苑文会之行,二皇子或有试探之意,侯爷只需平静面对即可,不必给予对方任何承诺。”

两人闲谈片刻,薛若谷转入正题道:“侯爷,下官此来是奉陛下之命,三日后的文会将由下官陪同侯爷参加。”

若是换做那种牛心左性之人,恐怕会因为这些事情恼怒自己的父亲,但薛若谷不光擅长读书写文章,也继承了薛南亭在政治上的天赋。

“这……事涉天家,非我等臣子能够猜度。”

“这就外道了。”

陆沉微微皱眉道:“上书之人是谁?”

他很清楚父亲是为自己好,纵然心里会有几分惋惜,很快便能平心静气。

此地果如泥潭。

他想起薛若谷转达的那番话,面上浮现一抹淡淡的笑意,轻声自语道:“看来这场文会不太平呢。”

请收藏本站:

上一页 书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