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市管所长更搞笑,这老哥们跟杨楚生握手,还恭敬地伸出一双。几年前这家伙还是个小知青,被抓进市管还骗了五十块钱,要知道现在他能这样,当时就应该给他两百。
杨楚生也因为几年前的那次大闹市管所事件,当时就在市场里做生意的那些公家摊档职员们,还有那些投机倒把分子那个不认识他。现在好,看这哥们站在一位显然是官的中年美妇身边,朝着市场指指点点的,也让这些人大为吃惊。
“柳书记,市场经济就是脱离计划,所以市场得先繁荣起来。”杨楚生看着人是热闹,但东西却不丰富的市场说。
柳书记也在点头,也说“但也不能超过政策底线,特别是投机倒把,还是要禁止的。”
投机倒把,在这种小县城里,还是指那些二道贩子和农副产品。杨楚生小声又说“应该适当放宽农副产品的限制,可以定一个额度。还有这些贩子,他们对市场的繁荣,其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个还是要研究吧。”柳书记又说。
太逗了,整半天的时间,就是杨楚生在跟柳书记说话,他们的话,这打资办主任听了还挺不爽,要照杨楚生说的,那以前权力比市管还大的打资办,几乎可以撤消了。
杨楚生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不拖,上午跟柳书记看了一下市场,下午就开会。这哥们当着打资办和市管委两位主任的面,就是要逐步开放市场,允许农民将一部分农副产品自己进市场交易。还有,市管也不应该动不动就抓什么贩子。
这两位主任听了是会傻眼,打资办主任还说“这样子,投机倒把就是合法的了?”
“有额度的嘛,不超过额度就不应该抓。”怎样?现在世道倒了个,杨楚生说了算。这哥们差点对打资办主任说出,不同意就自己找柳书记说的话。
“呼……”下班了的杨楚生,人货车还没开进制衣厂里,正好赶上工厂下班,这一班工人几乎都堵在他的前面。他成了经发办副主任的事,工人们也都知道了。
桂香嫂站在办公室门前,也在朝着他笑,这俏村嫂也是因为人太多,不好意思走到他车边。
“砰!”杨楚生关上车门,先朝着走过来的一群知青笑。现在已经没有新知青了,这两百多名知青,也有二三十对也在这边结婚。
桂香嫂也走过来了,还伸长脖子还驾驶室里瞧,他一下班,就会买些好的东西。
“哇,你这什么鱼呀?”桂香嫂看着驾驶室里,一条足有两斤,用咸草穿过嘴巴,身上有斑点还是活的鱼就问。然后抿着嘴巴笑,反正这条鱼他自己也吃不完,她就帮他吃。
第422章秋夜里
第422章秋夜里
杨楚生买的是一条红石斑,两斤多一点的石斑鱼,价钱比去年贵了有一倍,不过也便宜,两斤出头还不到十块钱。想吃就吃吧,这种鱼再过两年,那价钱可是不得了。
“这鱼你自己能吃完吗?”桂香嫂等着那些知青们都往村里跑,帮社员们收稻谷,又看着杨楚生提着那条还在甩尾巴的鱼问。
“我吃不完,就没有人想吃呀?”杨楚生还笑着说。
桂香嫂瞪一眼,她当然想吃了,笑着也说“我帮你杀。”
“行了,你就只会切块,不是煮酱油就是油煎,我自己来吧。”杨楚生笑着往厂门外就走。
桂香嫂就笑,这鱼她看都没看过,那知道怎么做。跟他走到村口,看一大群知青正在帮着秋月嫂他们收稻谷,她也往晒谷场走。
“桂香,你跟杨书记在说什么呀?”秋月嫂拿着一大块农用薄膜,回头笑着问。
“没有呀,在说工厂的事呀?”桂香嫂笑着,拉住薄膜的一角,边往谷堆走边回答。
贵喜的老婆拿着扫把,将地上的稻谷往谷堆上扫也说“杨书记现在管市场了,我们多出来的稻谷,能不能自己拿到市场上卖呀?”
“肯定不行,你没看见,公社治安组和打资办,每天不还在路边检查的嘛。”正拿着竹筛在扬稻谷的水笋叔也说。
应该说吧,跟贵喜的老婆有同一个想法的,几乎是全部农民的想法。农村改革也改出问题,就是农民增收了,粮食还得给国家收购,而收购价虽然现在政府是叫所谓的“议价收购”。议价按字面理解,是双方可以商议,但却不能,价格还是收购方说了算,只是比以前上浮一点而已。
杨楚生任了这职务,他这几天竹寮边总是热闹。不少大队干部往他这边跑,别大队的社员也跑,都是打听让不让农民买稻谷的事,搞得他日头都下山了,他那条鱼还没杀。
桂香嫂收完稻谷,也不想在厂里跟知青们一起吃饭,走到竹寮边,才看他在杀鱼。
“怎就这么晚呀?”桂香嫂走近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