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知青人生

第350章(1 / 2)

水沟边人可不少,都在抓被冻僵了的鲫鱼。杨楚生昨天抓的,都被社员们拿走了,他自己只留下三四条。这哥们抬头看一下门两边,两棵叶子脱得没剩下几片的桃树,看起来有点寒碜的树枝上,都结着小小的花蕾。

突然,“扑”一下,杨楚生感觉脖子一凉,抬手一摸,好家伙,是一小点鸟屎。抬头一看,一大群麻雀,从他的头顶上飞过,这一点东西,肯定就是这群家伙的杰作。

听说人要是站在露天当中,被鸟屎砸中,今天就会有霉运。杨楚生才不管呢,走到竹子下方,抬头看着竹子上面几个鸟窝,他被鸟屎砸中的次数还少嘛。

香!昨天抓的鲫鱼,被杨楚生用酱油,加点农村中,饭桌上也经常见到的一种“腐乳”,再扔一根青蒜,然后用煤油炉慢炖,炖了两三个小时吧。反正这早饭,吃着鲫鱼,那香啊,香到后脑勺了。

想到公社上班还早呢,杨楚生吃完早饭,骑上自行车往制衣厂跑。制衣厂边,昨天砍的甘蔗,天还没亮,就被县运输社的板车队,给搬得一根不剩。

“杨楚生!”两位昨天才来的知青,看见他了就喊。

“怎样,昨晚睡得还好吧?”杨楚生笑着问。

那位女知青笑着点头,当然好了,在这里住上新的宿舍,晚上窗户一关上,暖和得不行。

这女知青一来就是印刷厂的厂长,现在的印刷厂,因为有两台真正的圆盘印刷机,人还比以前少。虽然她这厂长也就管着六个人,但她也觉得乐,总比在东方大队好。

七点半,就是村姑们上班的时间了,好家伙,热闹啊。先跑进来的一群村姑,看到杨楚生,跟两位香港过来的技术员,坐在草地上晒太阳,嬉笑声中,朝着他就围。

这一班村姑们一围上,搞得两位技术员还有点不自在。瞧她们一个个跟杨楚生说笑的神气,好像都没有什么计较,还有一些村姑,说到什么让她们不爽的话,还抬手朝着他打。

“你们学得怎样?这第一个月,每人最少要有三十块钱工资,让县城的工人也羡慕。”杨楚生冲着村姑们就喊。

“按我们定的工价,三十块钱应该有。”一位技术员也笑着说。

“铃……”上班的铃声一响,村姑们笑着,站起来就往车间里走。

一位技术员拍着杨楚生的手,小声说“杨哥,这可不得了,在香港,一个工人每月的工资要一千五以上港币,这里这样低,那十四娘还不赚翻了?”

“嘿嘿,要不我怎么叫你们老板,也到我们这里开一个工厂。你们要有钱,也可以呀。”杨楚生笑着说,然后站起来,因为那位刚刚当上厂长助理的男知青,在朝着他招手。

“什么事啊?”杨楚生还没走到办公室,就大声问。

“刚才是公社打的电话,说是今天一定要上班。”这位知青也大声说。

杨楚生笑着点头,现在公社也懂了,不是打大队的电话,就是制衣厂的。看一下手表,都已经要八点了。

“要到公社呀?”副厂长马琼珊的破自行车也冲进厂里,看杨楚生推着自行车就问。

“对呀。”杨楚生应着,又跟她说起东方大队那位男知青,当厂长助理的事,然后又看向走进来的桂香嫂。

桂香嫂现在才爽,又有副厂长,又有助理的,她可以起早忙完了,才上班。看这家伙屁股已经坐在自行车上了,也没怎么的,翘一下嘴巴,笑一下就行。

公社有啥事?杨楚生的自行车一出厂门外,还在想。现在是农民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同样也是农办最为没事的时间。

“铃铃铃”!杨楚生差不多要到公社了,看前面的张英红,还一边踩着自行车,一边在欣赏路两边的风光,按响车铃就往她冲。

车铃声也让张英红回过头,看是这家伙,丹凤眼眯一下,当然是笑了。

“你没感冒吧?”张英红不用看人,只看地下的影子,就知道他已经到了她后面,笑着就问。

“没那样容易感冒。”杨楚生也说,又朝着几个步行走向公社的工作人员点头笑。

张英红转一下脸“你今天还挺积极的,平时九点钟能看到你的影子就不错了。

“嘿嘿,要不是公社打电话,我还没这样早。”杨楚生笑着说,又得跟人打招呼。

要不是已经到了公社外面,张英红还想问有什么事。

“杨主任,早呀?”农办的那位女的,上班当然用走路,看杨楚生冲到她前面就喊。

杨楚生在农办外面下车,朝着这女的笑“你不叫杨主了?”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