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知青人生

第145章(1 / 2)

说完了朝着社员们又说“杨楚生来了快一年了,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已经要开始为肚子发愁,这个队长,早就应该让他当。”

社员们是心里愿意,只是冲着水笋叔的面子,没有人说出来。既然他自己这样说了,大家不同意才怪,有不同意的,也只是吴拥军他们一家。

“对,让他当队长,也省了过不久,公社又要将他叫到什么地方。”秋月嫂第一个说话。

“不行不行,我不懂。”杨楚生说的是真的,生产队长要是不懂农活,那不笑话。

第三生产队要换队长,还是换杨楚生,其他生产队的社员记完工分也不想走,就看个热闹。

水笋叔点上喇叭烟才说“都是关系到大家的肚子,你不懂,社员们就懂。”

“你是不是还想逃港啊?当队长,也不影响你往那边跑。”山猫这家伙也喊。

秋月嫂朝着这只山猫翻一个白眼,大声说“不要乱说,会害死人的。”这美村妇说完了,双手就举。

“哈哈哈……!”秒月嫂这一举,立刻就是大片的笑声。她还不知道,她的外衣,有一边的肩窝处裂了一道口子,还好天气不热,里面还有一件长袖的浅色衣服。要不然,肯定是黑丝往外伸。

桂香嫂也在笑,她也举起手,是第二个举手的了。

“是不是,你来当队长,大家都拥护,当吧。”水笋叔笑着说。

这就当了,这生产队长,算是华夏倒数第一的干部吧,当起来挺容易的,社员们多数通过了,跟大队说一声,那就行了。

杨楚生是队长,哈哈,十八岁多,全县最年轻的生产队长无疑。

水鸡叔还感到可惜,他是有将这家伙拉到大队之心,要没有逃港这事,早就是大队的一个小干部了。

当个队长,要说容易也容易,就是跟以前一样的生产方式,照样种这一亩几分地,那就容易。说难也难,杨楚生有想打破生产方式之心,当起来就难。

按照现有的政策,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已经是触及到政策的底线了,还能搞什么方式?

杨楚生还是走进水笋叔家里,跟副队长一起进去的,他有主意,政策底线可以触及,问题是做法。就如他跟郭副书记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你疯了?”水笋叔听了这家伙的主意,吓了一大跳。这家伙一当队长,就要搞什么“联产责任制”。

“不疯,我们只是将生产队分组而已,就跟学校一样,一个班分成几个组,还是生产队的嘛。”杨楚生也说,这主意他是打定了,反正应该行,就是不行,他最多也就再到县劳改场去一趟。

“那跟大队说一下吧。”水笋叔又说。

杨楚生笑一下“不用,你说了,水鸡叔反而难做,不如不说。”

“那就再开个社员会,不过先不要让别的生产队的人知道。”副队长老实人,也比较小心。

社员会当然得开,少有的事了,春节刚过不久,一个生产队就开了两次社员会。这次的会,可是在杨楚生住的竹寮里开的,而且他也交代几个知青,他们的会没开完,他们就继续在祠堂里呆着。

这也让社员们觉得奇怪,就一个社员会,也要搞成秘密的。

杨楚生有思想准备,这次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起来不难,难的是后续,因为有吴拥军一家。

“承包”这两个字,杨楚生故意不提,这一提,同样的方式,上面知道了一定不行。

“大家都到齐了,去年我们实行多劳多得,行不行?”杨楚生先问。

桂香嫂双手托着下巴,今晚她可是第一个开口“还用说嘛。”

吴拥军三哥的老婆,瞪了她一眼,心里也在想,发骚了。

“嘻嘻!我现在还不用为找米发愁,这就是好!”秋月嫂说着看其他的社员。这句话最实际,也可以代表着社员们的想法,都是这样的。

“那行,今年我们还是多劳多得,但是要分组,将田地分给每个组自己耕种,生产物资由生产队管理。”杨楚生先停一下,看看社员们有什么反应。

山猫第一个反对“那还不如以前的,将来收成了,东西还得归生产队。”

这话得到不少社员的支持,这锅比大锅饭还大。

上一章 书页 目录 下一页